原创 引清军入关开国第一功臣范文程,他在清朝的地位有多高?
创始人
2025-09-12 21:05:10
0

范文程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帝、康熙帝四代君主和摄政王的汉人第一谋臣,被乾隆皇帝称为“佐命勋最高”!位列清朝开国文臣之首。

范文程参与所有清朝崛起军国决策,包括讨伐明朝、招降汉将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制定大清王朝复刻明朝的社会制度。

1644年,范文程向多尔衮上书建议立即出兵讨伐明朝。这一决策直接促成清军入关,奠定清朝统治中原的基础,统治中国268年历史。

顺治帝感叹:“大清百万八旗雄兵,竟不如范文程的一封入关檄文。”

其实,这都是满人养狗计划!范文程官衔都是虚的。今天,我给你详解背叛明朝效忠满清的汉臣地位。

清军入关后,范文程起草檄文为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废除明末苛税,以“复君父仇”的名义争取中原王朝的民心!迅速稳定明朝灭亡《李自成起义》混乱的社会秩序。

满清入主中原清朝初年的时候,那些改变满人命运的汉族降臣和效忠爱新觉罗家的大臣,在大清朝堂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他们的待遇地位有多高呢?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九子夺嫡雍正被八爷党逼供的时候,当时的汉人状元王文昭只因在朝堂上替雍正说了两句话公道话,便被八爷党中的九爷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为“不过是满人家的一条看门狗”。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清朝人,这是堂堂大清国的状元、天子门生、孔孟圣贤传人、是代表儒家学子们的脸面。可即便如此,在清廷的宗室亲贵满人眼里,也不过是一条狗而已!那普通汉人是个什么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满洲统治者!还是谨小慎微的汉族大臣,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位爱新觉罗家族九爷说的没有错,汉人在以清朝女真满人作为被征服的民族。无论是那些清朝皇帝在嘴上说的多好听、又是满汉一视同仁、又是委以重任任!但在满人的心底里,他们是瞧不起汉人的。只不过没有几个人会像这位九王爷心直口快,会把爱新觉罗家族窗户纸捅破而已。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影视艺术加工,不能当真实历史来解读。但是我们看一看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案例,去看一看清朝初年名望最高的汉族大臣领袖,他在满清的皇亲贵的眼里又算一个什么东西呢?没错,我说的就是大清头号开国功臣范文程。

清军入关,满人入主中原统治276年,他是最大“汉奸”的代表人物!比洪承畴、孙之獬和吴三桂更恶劣。

范文程这个人可了不得,在大清他属于四朝元老级别,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人。先祖曾经在明朝担任过县丞,祖父还在大明王朝的兵部任过职!可以算得上是世受皇恩。

这位范先生18岁就考上了大明秀才,但是当时大明已经日落西山。于是嗅觉敏锐的他,在1618年从沈阳奔赴抚顺投靠了后金首领努尔哈赤麾下。自愿把发型剔成金钱鼠尾辫,用放弃自尊和民族同胞的方式来换取荣华富贵。

彼时努尔哈赤手底下武将如云,但文臣谋士非常少!因此范文程得到了后金重用。

他参与了所有后金对大明帝国发起的侵略行为,并尽心竭力的辅佐努尔哈赤和后来的大清皇帝皇太极,实现入主中原的宏图霸业。

范文程不仅自己当汉奸,他还拉拢明朝文臣武将入伙起义!就连洪承畴、祖大寿的劝降过程他都全程参与了策划。

按理说,这样一个大清帝国劳苦功高的人,满清的统治者们应该很敬重他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1631年,皇太极提拔范文程为内阁大学士,赐予包衣女子为妻。长得如花似玉,端庄优雅贤妻良母。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卷入了满清八旗内部争斗,他的妻子不幸被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看上了。于是多铎便趁范文臣上朝的时候,强行将范文成的老婆绑走,关在了自己的家里。

范文程上门索要夫人,不仅被多铎打了一顿赶了出去!还遭到了多铎的极端羞辱。

范文程生闷气称病闭门,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以后!碍于哥哥多尔衮的施压,多铎才把他的老婆还了回去。再看范文程劝多尔衮入关原文:“砍其脑袋忍、奸其妻女忍、刨其祖坟忍、夺其土地忍、拆其房屋忍、绝其子孙忍、喂其毒药忍、此等贱民何足惧?”骂汉人先祖,结果自己不也忍气吞声吗?是多么的双标讽刺啊?

还有同时期效忠满清的汉臣宁完我、鲍承先、他们的家眷妻女同样受八旗军旗主控制。鲍承先之女曾被代善之子硕托强占凌辱,清廷仅罚少些钱银了事!这些往昔在明朝盛气凌人的汉臣屁都不敢放。

而这一切,顺治帝福临这么聪明的一位皇帝,他一定也是了如指掌的!但他却没有替范文程出头,也没有替贰臣们主持公道,他也不敢。因为,这些前朝降臣连奴才都不如卑微低级!再则有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多铎欺负他。

范文程、那可是顺治帝父亲皇太极的肱骨之臣!满清入关开国一品大员,上朝都要站在第一排当领头羊的存在。尽然这样对待他,不好吧?

力助清朝一统山河→1629年《己巳之变》范文程设反间计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入京师、1630年崇祯帝以“通敌叛国”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1631年《大凌河之战》劝降祖大寿→1633年登州之战》招降“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1642年《松锦之战》劝降谋士洪承畴→1644年《山海关之战》劝降吴三桂解围山海关,挫败李自成促成清军入关。

大清问鼎中原以后,范文程又继续招安明朝旧臣,一举歼灭闯王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残余势力,以及渡江建立的南明政权文臣武将。顾炎武痛批范文程为“士大夫之耻”!利用汉文化,瓦解汉人政权。

即便范文程有这么大的功绩,可在满人爱新觉罗皇室宗族的眼里,他的地位也不过是一条狗而已!甚至还不如狗。财富、家产、老婆被多铎霸占一声不吭、地位、都不是他个人拥有的!都是分配赠送的,清廷随时可以剥夺拿回的。

多说一句题外话,清朝有个罪名叫做“冒充奴才罪”。就是汉人不能对满清皇帝自称“奴才”!否则就要遭到大清处罚。

因为,在大清皇帝的眼里只有关内关外自己人!满人和旗人才能自称“奴才。”

而汉人,地位不过是八旗军满人征服的“奴隶”而已。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汉臣马人龙在奏折中因满臣天保名字在前而误称“奴才”!署名“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震怒,斥责马人龙“冒称奴才”将其革职查办。随后下诏:满汉联奏时统一称“臣”,禁止汉臣混用“奴才”。

广东巡抚杨宗仁曾以“奴才”自称,雍正帝在奏折上批复“称臣得体”,并划去“奴才”二字,强制改为“臣”。

清朝“奴隶”和“奴才”那可不是同等概念!“奴隶”是被统治、被压迫。而“奴才”地位是高于汉臣“奴隶”、往往是帮助大清皇帝来压迫你的“奴才”。

清朝通过“奴才”与“臣”奴隶的区分,将满族旗人置于“主子”地位,把汉人边缘化为“外人”。

乾隆皇帝把旗人公事称“臣”、私事称呼请安、谢恩、满人和旗人一律称“奴才”!满人武官一律称“奴才”。汉人汉臣、不得沿用称呼“奴才”妄自尊大!只能称“臣”

爱新觉罗家族一面强调“奴才”与“臣”无尊卑之分,一面又严防汉人“抬高身份”这是多么的双标。

1907年,晚清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满汉一律称臣”,1910年清廷正式废止“奴才”称谓。此时满汉民族矛盾隔阂已难弥合,改革为时已晚。因为,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来了。

在明朝时,这些士大夫东林党们威风凛凛辱骂大明皇帝。投降清朝为官时,夹着尾巴做官畏首畏尾。

整的自己既当不成真君子,又做不了硬骨头!只能摇尾乞怜,跪在清廷的脚下当跟班。

范文程终其一生毁誉参半:在清朝满人眼里他是“开国元勋”,在明朝汉人心中他是“民族罪人”。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三国志·战棋版》PK7黄天蔽... 哈喽大家好啊,刚刚三棋官方发布了PK7新剧本黄天蔽汉的赛季介绍,快跟着随风的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新武...
原创 二... 1946年的东京街头,一群身着旧式和服的少女排着队走进区政府。她们平均年龄不到14岁,稚嫩的脸上满是...
原创 解... 明末清初的八旗制度可谓是东亚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这一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明王朝的末期,由女真族...
原创 三... 曹操为父报仇,东征徐州 在曹操为父报仇的东征过程中,徐州牧陶谦面对曹操的大军,无力抵挡,只能听从糜竺...
原创 中... 公元前1046年,武王击败商朝,正式建立了周朝,并对数百位参与战斗的诸侯进行了封赏。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创 从... “军阵”一词,通常指战场上军队各个战术单位的排列与站位,也包含了各战役单位的战斗部署及作战方案。古人...
原创 清... 皇贵妃——明清后宫中的特殊地位 皇贵妃,作为明清时期后宫中一种独特的妃嫔等级,其地位仅次于皇后,拥...
原创 李... 聪明的人,无论在哪里,总会赢得他人的喜爱。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7岁时,他通过做...
原创 1... 1997年2月,北京的韩国大使馆一时成为了全球媒体的焦点。朝鲜高官黄长烨带着助手走进大使馆,申请政治...
原创 刘...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古语揭示了历史的残酷现实,尤其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