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只有魏国被异姓篡位,和魏国的立国情况有很大关系。接下来,我们看下“三国”各自的情况。先来看蜀汉。蜀汉立国后不久,刘备就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抑郁而终,之后蜀汉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自己是不可能篡夺蜀汉江山的。他去世后,仍然有很多有能力且忠心耿耿的大臣,比如姜维,有能力且忠心,甚至刘禅投降后,他还计划重新恢复蜀汉的江山。除此之外,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已经长大,虽然刘禅被后世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只是平庸,并不是一个十分昏庸无道的君主。刘禅尚在,股肱之臣尚在,再加上蜀汉以大汉正统自居,没有多少大臣心存篡位之心。再来看看孙吴。孙吴在三国存续期间,孙权就占了一半,孙权统治时期自然不会有人能挑战他的权威。
孙权去世后,诸葛恪专权没多久就被杀了,之后的权臣,基本上都是孙氏一族的内斗,其他大臣很难取代孙氏。最后看看曹魏。曹魏在曹操创业时,曹氏一族可谓人才济济、将星闪烁,比如曹仁、曹洪、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等,曹操的儿子中曹植等人文采斐然,曹彰英勇善战。然而,曹操死后,靠计谋夺来储位的曹丕,忌惮曹植和曹彰,并没有重用这两个有能力的兄弟。曹家宗亲,曹氏和夏侯氏的后代能力平常,没有几个人能挑起大梁,再加上曹家对自家宗亲的忌惮、诸葛亮对曹魏的威胁,曹魏只能重用外姓人抵抗蜀汉的进攻。
诸葛亮能力出众,曹魏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在多次交锋中,老谋深算司马懿被证明是唯一能对抗诸葛亮的人物。在诸葛亮一次次北伐中,司马懿的权势也日益增长,逐渐成为军队的主要领导者,赢得了大量将领的支持。曹睿去世后,曹氏上位的是年幼之人,只能由辅佐大臣辅助,曹爽在和司马懿斗争中,曹爽的专权越来越不得人心,能力也不行。司马懿趁曹爽去高平陵之际发动攻击,一举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公然违背洛水之誓,并借机大肆屠杀曹氏宗亲、铲除异己。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有能力控制司马家族,再加上司马家族人员众多,司马懿“后继有人”,最终“三马食槽”,篡夺了曹魏江山。对此,大家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