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怀古》中,宋庆之写道:“神州北望知何处,父老犹能话岳飞”。当今时代,岳飞的名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无论是怎么评价,岳飞将军的最终命运仍然是颇为悲惨的。更为不幸的是,岳飞被杀后,赵构和秦桧等人仍然想要对岳飞的家族进行全盘清洗,致使岳飞的亲人们身处绝境。
在这般悲惨的境遇中,岳飞的年幼之子,彼时仅有13岁,竟在危难之中被一位勇士冒死救出。而且,这位救命恩人不仅保住了岳飞的孩子,还发誓要竭尽全力保护他,帮助他茁壮成长。时光荏苒,经过数年的风风雨雨,待到岳飞之子33岁时,终于亲眼见证了父亲得以昭雪,冤屈得以平反。为了表达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岳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两家人永不通婚。
岳飞的死因引发了众多争议。岳飞生于公元1103年,去世于公元1142年,是南宋时期被广泛尊敬的民族英雄。许多人认为岳飞因功高震主,令赵构心生忌惮,生怕岳飞在击败金兵后威胁到自己的中央集权稳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岳飞与赵构等人的政治观点截然相反,两者在同一朝廷内必然会产生冲突。
在权力斗争中,地位越高之人,越会想要削弱与己不同的声音。最终,岳飞便被指控谋反,惨遭斩首。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悲壮与感人,而他的结局令人扼腕不已。岳飞于公元1142年被杀后,秦桧等人也急于对他的家人及后代进行追杀,恰在此时,一位名叫贡祖文的武将挺身而出。
贡祖文,一个出生于1103年的南宋武将,此时在动荡中做出了一个英勇的决定。他将岳飞的13岁儿子接到身边,意图竭尽全力保护这个小男孩,力图为岳飞留下一线希望。贡祖文的选择可谓在绝境中为岳飞的血脉寻求一线生机。
贡祖文采取的策略是先在朝廷辞去官职,以隐居乡里的理由为掩护,寻找机会逃出朝堂。随后,他带着岳飞之子返回故乡,躲避风头。时光荏苒,二十年过去了,此时赵构已经年迈,新的统治者叫做赵昚。赵昚的故事颇具起伏,他并非赵构的直系继承者,而是出身于平民,偶然间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经过风雨最终逐渐掌握了实权。
赵昚对此越来越明白,作为平民出身的人,如何深切怀念岳飞将军的英雄气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赵昚决定给岳飞一个平冤的机会。岳飞的儿子岳霖,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如今已步入33岁,终于等来了亲生父亲被冤屈洗清的那一天。岳家人在此时为了感激贡祖文的救命之恩,做出了一个决定:两家人永不通婚。
这一决策或许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理解,似乎通婚才是增进亲情的最佳途径。实际上,这句话的深意在于,表明两家如同一家,因而不再需要通过婚姻来进一步拉近关系。两家亲如一家,若是如此深厚的情感,又有何须以婚姻的形式来证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