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蜀汉的灭亡时,许多人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刘禅的懦弱,认为正是他下令投降,才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应为蜀汉的灭亡负责,尤其是他数次北伐,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然而,真正导致蜀汉灭亡的并非刘禅或诸葛亮,而是另外四个关键人物的行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刘禅和诸葛亮并非直接罪魁祸首
的确,刘禅下达了投降命令,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当邓艾攻破绵竹时,蜀汉朝廷已濒临崩溃,许多大臣纷纷准备投降或逃亡。在这样的局面下,刘禅又能做什么呢?
许多人认为作为皇帝的刘禅应当下达命令,朝臣们应服从。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权力并非完全来自上层,实际上,权力的运作是自下而上的。只有大臣们愿意执行命令,皇帝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时,蜀汉的高层已不愿再作抵抗,即使刘禅下令抗敌,士兵和大臣们也未必愿意执行,甚至有可能将刘禅软禁,利用这个机会投诚。因此,刘禅当时实际上已经走投无路,剩下的选择仅有两种:一是逃亡,二是投降。最终,他选择了投降,因为逃亡的后果可能会更为惨烈。
至于诸葛亮,尽管他多次北伐,但这并不是单纯的资源浪费。每次北伐前,诸葛亮都经过几年的准备,积蓄力量。他的北伐虽未成功,但确实带来了某些成果。即便面对曹魏的名将,如司马懿,诸葛亮的指挥仍然颇具威胁,甚至曹魏的名将张郃也死于诸葛亮之手。如果诸葛亮寿命更长,蜀汉或许能击败曹魏。
因此,刘禅和诸葛亮并非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以下四位人物!
第四人:糜芳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的实力已接近东吴,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曹魏。黄忠在战场上斩杀夏侯渊,成功打破了曹魏的防线,刘备也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震惊了天下。汉中之战让人们看到了蜀汉崛起的潜力。在随后的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了曹魏名将于禁、庞德,曹仁甚至不敢出战,再次证明了蜀军的强大。
此时,孙权背盟偷袭关羽,正是看中了蜀汉崛起的潜力。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在此关键时刻投敌,主动开城门,导致关羽的后方陷入困境。
江陵是关羽在荆州的重要基地,储备了大量粮草和兵员。糜芳的投降让关羽失去了支援,士气也因此崩溃,最终关羽在麦城被俘并被杀。糜芳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关羽的失败,令蜀汉的崛起梦想破灭。若非糜芳投降,荆州可能不会丢失,刘备和关羽联合进攻曹魏,蜀汉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可以说,糜芳的投降是蜀汉灭亡的首要原因。
第三人:马谡
糜芳的投降打破了蜀汉的崛起,但诸葛亮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准备北伐曹魏。他积蓄力量,希望通过北伐重振汉室。然而,曹魏并未意识到蜀汉的威胁,专注应对东吴,未作防备。诸葛亮趁机成功突破,进入陇右,多个郡县纷纷投降,一度对蜀汉有利。
然而,就在蜀军即将获胜之际,魏军名将张郃增援至街亭。诸葛亮派遣马谡守卫街亭,阻止魏军前进,但马谡未遵照诸葛亮的指挥。马谡擅自改变战术,将营地设在山上,试图通过中心开花的方式进攻敌军。结果,魏军轻松击败蜀军,街亭失守,蜀汉北伐的胜利瞬间化为泡影。
马谡的不听指挥,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此后的北伐再也未能抓住如此有利的时机,而曹魏的防备也逐渐加强,使得蜀汉再无重大突破。马谡的失误,直接影响了蜀汉的命运。
第二人: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许多人认为他会继承父亲的才能。然而,诸葛瞻并不具备像父亲那样的实战经验。当邓艾攻入蜀地时,许多蜀汉的大臣依然愿意作战,但诸葛瞻未听取下属建议,错失了占据有利地形的机会,使得邓艾能够轻松推进。更糟糕的是,在邓艾进攻时,诸葛瞻没有依托成都城池的防守优势,而是主动出击,导致蜀军大败,成都平原的防线彻底崩溃。
如果诸葛瞻能稳住局面,采取拖延战术,而非轻率出击,蜀汉的败局或许能够延缓。遗憾的是,诸葛瞻缺乏经验,最终导致了蜀汉的惨败,也让蜀汉的主战派彻底失去信心,最终促成了刘禅的投降。
第一人:谯周
谯周是蜀汉历史上最具投机性的人物之一。当刘备攻打成都时,谯周曾建议刘璋投降;而在邓艾攻入蜀地时,他又建议刘禅投降。他是蜀汉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实际上,早在诸葛亮去世后,谯周便开始谋划投降。为了让投降行为看起来更为合理,他撰写了《仇国论》,暗示蜀汉已无法与曹魏抗衡,提议投降以保全自己。
谯周的言论影响了朝中的许多大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投降的想法,这为邓艾的顺利进攻铺平了道路。蜀汉的士气一度崩溃,最终导致成都易手,刘禅选择了投降。
结语
总体来看,蜀汉灭亡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尽管刘禅和诸葛亮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蜀汉的命运,但真正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乃是糜芳、马谡、诸葛瞻和谯周等人的行为。特别是谯周的举动,几乎可以说是蜀汉灭亡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