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克诚两次反对陈毅,曾拍案怒称乱指挥,陈老总的反应令人佩服
创始人
2025-09-12 11:04:02
0

1940年11月,江苏海安,我军指挥部内的气氛异常紧张。

两方之间的争论,双方的地位与影响力差异巨大。

其中一方是胡服与陈毅,另一方则是黄克诚。

对于历史上稍有了解的朋友来说,胡服并不陌生,他是刘少奇的化名。此时,他担任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政委(在皖南事变后才成为新四军的政委),是华中地区我军的最高领导。

陈毅则担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军中的最高指挥官。

黄克诚是他们的部下,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的司令兼政委,同时也担任政治部主任。

这场争论显得异常突兀,因为一个月前,刘少奇、陈毅、黄克诚三人刚刚重逢,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拥抱,怎么转眼间却变得如此激烈争执呢?

争执的根源在于陈毅主导的某次军事行动。

一、陈老总的雄心壮志

这场争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陈老总的一次作战计划。

当时,新四军苏北部队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黄桥决战,而这场战役的主角是粟裕。

几个月后,考虑到新四军的总部位于江南,而江苏、安徽北部及河南东部驻有大量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难以统一指挥,因此中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指挥部——华中总指挥部,叶挺挂名为总指挥,然而他始终未能亲自到职。

陈毅出任副总指挥,实质上负责华中地区最高军事指挥,刘少奇则担任政委。

那时,华中部队的实力已与江南新四军相当,若干时日后,或许还能与八路军、新四军分庭抗礼,甚至可能成立一支并列于两者的大军。

此时,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陈毅与刘少奇商议,趁此机会打一场战争,提升华中部队的士气。刘少奇对陈毅充满信任,甚至向中央请求将其列入中原局常委,进一步提升其党内地位。

但陈毅本人并非看重权力与地位,对这些没有太多兴趣。

那么,这个隐患是什么呢?

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尽管他在抗日战场上也有一定贡献,但与我党之间的摩擦却时常不断。在黄桥战役后,韩德勤向蒋介石求救,请求汤恩伯派兵协助“剿共”。

陈毅和刘少奇决定趁汤恩伯尚未进驻江苏前,彻底消灭韩德勤。

黄克诚也支持此举,认为面对这样顽固的反共分子,决不能心慈手软。

然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却并不认同。

他们认为,在当前的统一战线背景下,虽然对韩德勤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做出过于激烈的反应,特别是成建制地消灭国民党军,将会破坏整个抗战的大局。此时,我党正与蒋介石政府进行谈判,力图争取更大的抗日合作空间,因此不能轻易撕破脸皮。

刘少奇和陈毅认为中央或许不了解前线的形势,一旦汤恩伯进入江苏,我军在苏北的新根据地可能会面临毁灭性打击。

于是,陈毅和刘少奇再次联合向中央请示,提出至少应先打击韩德勤,虽然不能把他彻底消灭,但也要击破国民党军的合纵连横。

毛泽东亲自回电,表示如果你们非要打,就打,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不能彻底消灭韩德勤,也不能将他赶出江苏。

华中指挥部一片欢腾,计划终于确定,接下来便是迅速行动。

然而,问题出现在黄克诚的态度上。

二、黄克诚为何反对进攻?

当会议一开始讨论具体战术时,黄克诚却突然改变立场,反对对韩德勤发动进攻。

陈毅和刘少奇大为困惑,黄克诚此前明明同意解决韩德勤问题,为什么突然变卦了?

黄克诚提出了三点反对意见:

首先,他认为华中部队中许多部队是刚刚从华北调来的,比如八路军第五纵队,这些部队刚刚进入陌生区域,敌我复杂,难以稳定立足,此时主动出击,时机不当。

其次,中央一再强调,我们不能主动挑起冲突,除非韩德勤首先开火,我们才可反击。

最后,从军事角度考虑,韩德勤的阵地——曹甸、兴化、平桥一带,地形复杂,河流纵横,防守优于进攻。我军若在未充分掌握地形和兵力的情况下贸然进攻,极易遭遇惨重损失。

陈毅和刘少奇直言不讳,质问黄克诚为何变得如此反复。

黄克诚回答说,虽然从长远来看解决韩德勤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非迫在眉睫的任务。

黄克诚进一步指出,曹甸的防御工事坚固,四周平坦且开阔,容易遭到敌人猛烈反击。在我军目前的装备和兵力条件下,直接进攻几乎是自寻死路。

陈毅心急如焚,计划已经确定,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改变主意?

黄克诚则提出了一套以时间为主的进攻方案——

1. 通过构筑四个据点来切断韩军的联系与增援;

2. 扫清四个据点周围的敌人,并逼迫韩军全部集中;

3. 构筑障碍,逐步推进;

4. 小规模消耗敌军弹药,拖延敌人的战斗力;

5. 对敌人房屋进行破坏;

6. 探寻敌人的弱点并集中力量打击。

黄克诚的意见不无道理,但问题在于,按照他的方案,战斗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见效,而中央的要求是十天内解决问题,避免战争拖得太久,给蒋介石施加过大压力。

因此,陈毅立刻否定了黄克诚的方案,语气颇为强硬,导致黄克诚在会议上失去耐心,拍桌怒斥陈毅的决策不当。

三、曹甸之战的失败

曹甸之战后,陈毅和刘少奇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向中央报告了战斗经过。中央虽然没有明确批评,但对于结果并不感到惊讶。

黄克诚以身作则,不计个人得失,心怀大局。战后,陈毅和刘少奇都认为,黄克诚的建议其实是对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最终,黄克诚被撤去第五纵队司令职务,保留政委职务,而陈毅兼任司令。但由于陈毅事务繁忙,实际指挥工作仍由黄克诚继续承担。

这次处理虽然表面上是对黄克诚的一次惩戒,但实际并无太多实质性影响。

黄克诚表面虽感到委屈,但并未作出过多的反抗,专心投入根据地建设。

几个月后,在1945年秋,黄克诚率部向东北进军,在途经山东临沂时,陈毅对他进行了公开的道歉,亲自承认当年的判断失误。

黄克诚深知战争中的局势复杂,深感陈毅的诚意,握住了他手。

相关内容

国庆去安徽3日游费用,黄山...
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
2025-09-12 13:15:00
新对话·2025服贸会|中...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期间,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北京...
2025-09-12 13:11:47
原创 ...
孟子曾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今天,若家中有顽皮不学的孩子,许...
2025-09-12 13:05:13
原创 ...
曹操曾说过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千古,深刻表...
2025-09-12 13:04:34
重温经典 | 穆旦诗歌《赞...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
2025-09-12 13:04:28

热门资讯

原创 澳... 北京时间9月11日晚,国乒结束本队在WTT澳门冠军赛第二轮的首场对决,世界冠军王艺迪在1-0、2-1...
新对话·2025服贸会|中奥体...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期间,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马拉松工作专班执行组长李洋表示,服...
原创 他... 孟子曾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今天,若家中有顽皮不学的孩子,许多父母常常会无奈地借用这句话来宽慰...
原创 孙... 曹操曾说过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千古,深刻表达了他对孙权的敬佩。孙权,作为三国...
重温经典 | 穆旦诗歌《赞美》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
原创 从... 历史的波澜壮阔常常促使我们展开想象与思考。假设李世民穿越到南宋,代替赵构,他能否战胜金国?尽管这种设...
原创 历... 田文镜是雍正皇帝最为宠信的官员之一。尽管他在康熙朝就已开始仕途,但一直未能获得显著的晋升,官职提升异...
原创 原... 虎符作为一种象征军事最高权力的物品,它的意义无法忽视。千军万马之中,有时将军的命令不被接受,甚至皇帝...
原创 为... 《——【·前言·】——》 关公庙里的关羽雕像,你仔细一看,十有八九都是双眼紧闭或眯眼的。不是没刻好,...
原创 吕... “吕布被汉献帝封为忠义侯”这一说法,实际上纯粹是历史误传,它根本没有出现在正史中,完全是现代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