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的大军成功追上了刘备的十万军民,并且将其彻底击溃。刘备面临危机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抛弃妻儿,仅带着几名骑兵匆忙逃命。幸运的是,赵云在关键时刻及时赶到,毫不犹豫地冲入曹军阵中,成功救出了甘夫人和小阿斗。然而,在赵云抱着小阿斗穿过长坂桥时,曹军紧追不舍。这时,张飞站在桥头,毫不迟疑地让赵云带着小阿斗先行,而他自己则奋力挡住曹军,为赵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张飞的英勇行动,成了赵云逃脱的关键。
不久后,曹军的大将文聘带领部队赶到长坂桥,看到张飞独自一人手持长矛立在桥头,立刻生疑,怀疑前方可能有埋伏,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接着,曹军的主力也陆续到达,但他们依旧没有贸然发动攻击。最终,曹操亲自带队赶到现场,他站在队伍后方,犹豫不决,深怕落入陷阱。就在此时,张飞怒吼三声,这声如雷贯耳的怒吼让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心胆俱裂,最终在战马的践踏下丧命。
无奈之下,曹操带领着曹军狼狈撤退,士兵们互相踩踏,死伤惨重,曹操自己也显得极为狼狈,披头散发。张辽和许褚紧随其后,追赶着曹操。张辽一边飞驰一边安慰曹操说:“丞相不必惊慌,单凭张飞一人,何足为虑?若我们迅速回师进攻,刘备定能轻易被拿下。”然而,许褚却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开口。许褚的沉默原因有三,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对张飞与曹操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了解。让我们从演义中的相关情节进一步探讨其中的缘由。
首先,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许褚一直以保护曹操为己任,忠诚无比。许褚是三国时期顶级的保镖之一,曾多次救过曹操的命。记得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差点被徐他暗杀,但许褚机警发现并果断斩杀了徐他,保全了曹操的生命。在潼关之战时,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马超意图动手生擒曹操,然而,当他看到曹操背后的许褚怒目而视时,不禁生出畏惧之心,最终放弃了行动。对于许褚而言,保护曹操的安全是他的责任,他不需要关心其他的事务,曹操交代的事宜他必定全力执行。
其次,许褚深知曹操的性格。曹操多疑且机智,历史上他曾多次展现出果敢与决断力。曹操在刺杀董卓后,曾误杀吕伯奢一家,并未对此表示悔意,反而说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这些极端言辞导致了他与陈宫的决裂。曹操也曾亲自下令杀死名士边让,或在鸡肋事件中处决杨修等人,这些决策都体现了曹操强烈的个人意志。许褚与曹操相处多年,早已对曹操的果断性格了如指掌,知道随便发表言论可能会冒犯到曹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许褚已经知道张飞的真实身份。张飞是刘备的结拜三弟,深得刘备的信任,地位非同一般。但张飞的妻子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氏,与曹操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公元200年,张飞与十三四岁的夏侯氏一见钟情,娶她为妻,夏侯氏至少为张飞生下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后来的确分别嫁给了刘禅,成为了皇后。因此,张飞通过妻子与夏侯家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他自己也是夏侯家的女婿,曹操与夏侯渊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得张飞与曹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曹营的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张飞与曹操、夏侯家族之间的联系,张辽很可能也不清楚。然而,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许褚在多年随侍曹操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知晓这一层关系。如果许褚伤害张飞,无疑会得罪夏侯家族,甚至惹上曹操的怒火,这样的后果显然得不偿失。因此,许褚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
总之,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被张飞英勇阻挡,最终撤退狼狈。而当张辽和许褚追上曹操时,他们对局势的看法迥然不同。张辽建议曹操重新审视张飞可能的埋伏,而许褚则保持沉默。许褚的沉默,正源自他对张飞与曹操之间特殊关系的深刻理解,因此他决定不加干预,也不做多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