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兴唐传》中的“四猛”是指四位英勇无敌的英雄:第一猛是孟贲罗士信,第二猛是金锤小太保秦用,第三猛是八马将新文理,第四猛是铁枪将来护儿。这四位猛人的英勇事迹贯穿了整个瓦岗山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谋,三位猛人更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生死对决。
大魔国的建立并不是凭借单一的三斧定瓦岗而成,实际上,它的根基是在击退杨林进攻的过程中逐渐奠定的。大魔国在经过这场艰苦的战斗后,稳住了局势,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反隋力量中的重要一方。
山东的英勇将士们从金堤关奔赴瓦岗寨,而程咬金凭借三斧定瓦岗的壮举,不仅带领瓦岗军取得了胜利,还在战场上荣获了皇帝的冠袍和一块刻有“奉天承运:程咬金应立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的白玉牌匾。程咬金从此自称“混世魔王”,并在瓦岗寨上竖起了大魔国的旗帜。
就在大魔国刚刚成立之际,靠山王杨林决定派遣精兵强将进攻瓦岗山,打算趁机将这个新兴势力消灭在萌芽阶段。他调集了四路大军,分别由济南府镇台将军唐璧、铁枪将来护儿、虎牢关总兵尚师徒、虹霓关总兵新文理,以及花刀大将魏文通率领。四路大军汇聚滑州,杨林亲自指挥,迅速将瓦岗山团团围住,兵临城下。
一、小霸王与八马将的激烈对决
瓦岗军决定首先向正南的八马将新文理发起进攻。副先锋董平率先出阵,但他刚刚与新文理交锋一个回合,就被新文理挑下了马。薛勇看到兄弟倒下,愤怒不已,急忙出阵替兄报仇。他挥刀猛扑新文理,刀枪交错,薛勇的金背砍山刀竟意外脱手飞出,而新文理趁机转身一刀刺中薛勇,将其当场致命。
眼见两位兄弟相继阵亡,瓦岗的“小霸王”翟让忍无可忍,骑马出阵,挑战新文理。翟让与新文理各持双枪,展开了一场长达二十回合的恶战,双方你来我往,势均力敌,难分胜负。最终,二人互相退却,依旧未能分出胜负。
二、罗士信棍退八马将
新文理力大无穷,号称“横推马八倒,倒拽九牛回”,在战场上几乎无人可敌。为了应对新文理的强大,罗士信被派出迎战。罗士信的力量远超新文理,并且他还精通飞石绝技,准确无比。
第二天,秦叔宝亲自出阵,利用巧妙的战术迷惑新文理。与此同时,侯君集与尚怀忠两位轻功高手假扮马童,引开了新文理的注意力。趁此机会,罗士信悄悄埋伏在马后。两马交锋时,秦琼率先出击,而新文理迅速横枪一挡,疏忽大意。
就在此时,罗士信从马后猛然跳出,怒吼一声:“小子!”他挥舞铁棍狠狠击中新文理的马鼻梁。战马受到惊吓,痛叫一声翻倒,新文理被甩下马。罗士信趁机用铁棍猛击新文理的头部,准确击中要害,致使新文理的两臂脱臼,重伤倒地,最终不得不撤退。
三、王君可刀砍铁枪将
随着战斗逐渐激烈,秦琼指挥大军进入瓦岗山东部,唐璧与铁枪将来护儿迎战。来护儿手持铁枪,力大无穷,直冲王君可而来。王君可凭借精湛的刀法,巧妙化解了来护儿的攻击。随后,他迅速换刀,以车轮刀猛砍,准确命中来护儿的头盔,将其一分为二。
随着来护儿的死去,秦琼与唐璧的关系愈加密切,他通过与唐璧的交情成功劝说对方撤兵,带领大军回济南府,从而成功解除了瓦岗山东部的包围。
四、流言惊走四宝将
西面围攻瓦岗山的敌军由号称“四宝将”的尚师徒领军,他所拥有的四宝装备使其几乎无敌。尚师徒的战马如猛虎,提炉枪吸水有奇,夜明盔光彩夺目,柳叶绵竹宝铠更是难以击败。
然而,瓦岗山的军师徐茂公巧妙地散布了一个流言,称瓦岗大军正在攻打虎牢关。尚师徒听后心生疑虑,认为瓦岗大军可能是佯攻,便急忙撤兵回去保护虎牢关。于是,西面的围攻终于解除。
五、王君可大战花刀将
剩余的隋军由杨林和魏文通继续带领决战。魏文通率先出阵挑战,单雄信迎战。在一场激烈的刀法较量中,魏文通的车轮刀重重砍在单雄信的战马三叉骨上,导致马匹倒地,单雄信不得不撤退。
紧接着,王君可再度出阵,与魏文通展开激战。两人刀光剑影,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经过多回合的交锋,魏文通抓住王君可的破绽,猛攻之下将其逼退。王君可故意做出败象,魏文通急于追击,却中了王君可的巧妙反击。最终,由于外界指令,双方的战斗暂时停下。
六、罗成巧破双枪将
杨林决定布下“长蛇阵”准备决战,而罗成巧遇到定彦平,并学得了破阵之法。最终,在罗成的带领下,瓦岗大军成功突破了杨林的长蛇阵,战胜了杨林的十万大军,为瓦岗山最终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