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个赫赫有名的朝代,除了著名的秦朝,还有汉朝、唐朝、明朝等。这些朝代统治了国家数百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有一个伟大的朝代与秦朝一样,存在的时间极短,仅仅传承到第二位皇帝便宣告覆灭,这就是隋朝。尽管隋朝的历史仅有数十年,其成就却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屹立数百年的朝代。
隋朝的统治者一共有两位皇帝,开国皇帝杨坚成功结束了长达270多年的战乱,重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他的功勋是举世公认的,除此之外,杨坚还实施了人才选拔的重大改革,即后世历朝沿用至今的科举制度。这项制度的创立为许多有才之士打开了入朝为官的绿色通道。在隋朝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机制是由曹魏设立的九品中正制。为了吸引人才,曹操一再强调“唯才是举”。而后曹丕在这一基础上,采用了九品官人之法,指派有见识的官员担任地方中正,负责评估本地读书人的才能与品德,并将其分为九个等级。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层出不穷,严重扼制了优秀人才的涌现。许多出身寒微的人士无法获得公正的推荐,而那些富有的地主和贵族则通过金钱轻松地敲开了仕途大门。在隋文帝即位之际,急迫需要人才,因此他选择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实施旨在改善选才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与杨坚的贤德相比,他的儿子杨广的历史评价则极为负面。他沉迷享乐,荒废政务,毫无疑问,隋朝的覆灭主要责任在于杨广个人的行为。
中国有一条享誉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它与万里长城齐名,堪称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此外,它也是全球开凿年代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道。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但在隋朝和元朝期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形成了这条贯穿南北的重要水道,连接着北方的北京与南方的杭州,横跨了五大水系。
经过隋朝的努力,南北大运河全长达到1940公里,水面最宽处超过50米,最窄的地方在30至40米之间。运河开通以后,杨广指挥数千艘长达200米的船只,从洛阳浩浩荡荡驶向扬州,前往游玩。
关于南北大运河的开凿,许多演义小说常常将其归结为杨广沉迷游乐的结果,然而,实际上原因更为复杂,主要源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上的客观需求。当时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的人口急剧增加,粮食供给陷入紧张。江浙一带物产颇丰,南北交通亟需改善。为了更好地控制南方,隋朝有必要修建一条运河,以便及时调兵镇压地方的反叛活动。
因此,南北大运河的修筑是响应经济、政治和军事多重需求的必然选择,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规律。隋朝所打造的南北大运河,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既惠及当时,又造福后世。从隋唐时期起,运河两岸的城市如杭州、镇江、扬州、淮安、淮阴、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这些城市在随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蓬勃发展,成为了重要的都市,而这也是杨广在位期间为民众留下的,至今仍然受益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