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羽出兵时间
研究关羽出兵的时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何会有关于关羽北伐或东征时间的争议。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虽然被认为是关羽出兵的时间,但并不一定就是确切的日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提到,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年中被封为汉中王,且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节钺。紧接着,关羽便开始了对曹仁驻守的樊城的进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指出刘备在同年秋天即称王。那么曹操究竟在什么时候派出援军支援曹仁呢?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记载,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将妻子卞氏立为王后,并派遣于禁前去支援曹仁。这一记载清楚表明,七月曹操确实派出了援军。那么,关羽和曹仁之间的战斗,是否可能发生在七月之前呢?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还提到,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曹仁因宛城叛乱问题开始调兵遣将。曹仁最初驻扎在樊城,并有意对关羽展开攻势。《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也提到,曹仁确实曾有过讨伐关羽的计划。因此,关羽与曹仁之间的冲突,很可能发生在刘备称王之前的七月。
另外,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春季记载可知,曹仁已经剿灭了叛乱的宛城,斩杀了叛将侯音。侯音早在十月就曾与关羽暗通消息,试图联合反抗,这进一步证明了关羽出兵的时间可能早于曹仁援军的到达。综合种种迹象,关羽的出兵时间可能早于官方记载的七月。
二、前后顺序
通过仔细研读《三国志》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关羽的出兵并非仅仅是一次北伐,曹仁本身也早有与关羽对抗的意图。从现有史料来看,尽管没有明确记载确切的交战时间,但可以推测,曹仁的出兵时间应早于于禁和庞德的增援。毕竟,若曹仁未与关羽交战,又何必急忙求援呢?尽管曹仁在围攻周瑜时曾请求援兵,曹操却未曾立即派出支援,这也意味着,援军的派遣并非轻松决定的事情。因此,关羽与曹仁的首次战斗,很可能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王之前。
若关羽真的是在刘备秋天称王后出兵,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准备工作的时间。刘备称王后,关羽并非立即开始行动。从刘备在汉中的宣布,到关羽的出发,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关羽从荆州出发,行军至樊城并与曹仁开战,整个过程都需要相当的时间。同时,曹仁向曹操请求援军也需要时间。因此,如果关羽的出兵真的是在刘备称王后的七月,那么交战时间应该会在这个时间之前。
三、外交联盟层面
关羽单独北伐襄樊的军事行动最终失败,饱受争议,但他的出兵并非毫无外交背景。回顾赤壁之战后的局势,关羽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与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有着密切的联系。
赤壁之战后,周瑜成功围攻了南郡,关羽则配合苏非攻打襄阳,尽管最终被乐进击退。即使连满宠也参与了对关羽的攻击,所有这些行动表明,关羽的军事行动从早期起便与曹魏有了直接对抗。早在建安十七年,乐进就曾与关羽交战,这些冲突的时间远早于乐进的去世。关羽与曹魏的冲突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对曹仁的战斗能力造成影响。
此外,刘备与孙权的合作曾一度形成对曹操的夹击之势。《隆中对》中的分析表明,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旨在牵制曹操,而孙权对荆州的野心不仅仅限于占领三郡,他还曾计划扩张整个荆州地区。在关羽防守南郡的同时,孙权或许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更为关键的是,关羽与孙权的关系,虽然表面上合作,但在土地分配和女儿婚姻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潜在矛盾。即便关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也不能完全消除孙权反叛的可能性。因此,关羽的军事决策,往往不仅仅受制于当前的战局,也受到复杂的外交形势的影响。
综上所述,关羽的北伐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博弈与外交策略的体现。在那时的复杂局势中,关羽和刘备不仅要应对来自曹操的威胁,还需防范来自孙权的潜在压力。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