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性格开朗,擅长交际,因此他身边聚集了不少忠实的朋友。尤其与卢绾的关系格外深厚,因为两人不仅是邻居,而且出生日期相同,自幼便一起成长、玩耍,感情自然比其他人更加深厚。即便在刘邦成为皇帝后,卢绾并未凭借显赫的战功获得封赏,然而刘邦依然将他封为燕王。可惜的是,两人终究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卢绾甚至选择投靠匈奴,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被封为燕王
尽管卢绾在参与消灭秦朝和楚汉战争中并未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却得到了刘邦的极高信任,甚至可以轻松进出刘邦的私室,与刘邦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关系。与此相比,虽然萧何和曹参等刘邦的其他朋友同样受宠并被重用,但他们与刘邦的关系,似乎始终不如卢绾那般深厚。在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特意为卢绾安排了一些“立功”的机会,先是命他率军攻占江陵的临江王共尉,接着又让他跟随自己平定了燕王臧荼的叛乱。
当时,天下已有七个异姓王,刘邦想要加封卢绾为燕王,但考虑到群臣或许会反对,于是他巧妙地让众大臣推举“有功之人”来担任燕王。众人心知肚明刘邦的用意,纷纷推荐卢绾担任此职,认为他跟随刘邦平定天下,功劳最多。实际上,卢绾的贡献远不及萧何和曹参等大臣,但最终刘邦还是在群臣的推举下,封了卢绾为燕王。
二、态度反复
公元前196年,代相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出征,并召集各地诸侯王调兵前来参与镇压。卢绾接到命令后,派兵从东北方向叛军发起进攻。陈豨一时无法抵挡,便向匈奴求援。此时,卢绾也派遣使者张胜前往匈奴,希望匈奴不要介入。然而,前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却与张胜交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臧衍对张胜说:“燕国能够屹立至今,是因为诸侯频繁反叛,兵力较为松散,难以集中。如今,您急于灭掉豨等人,但若豨等被打败,下一步就该轮到燕国,您也可能陷入困境。”张胜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私下里传递消息,暗示匈奴应该支持陈豨。卢绾得知此事后,误以为张胜背叛,于是向刘邦上书请求惩罚张胜。然而,张胜回国后,将臧衍的话传给了卢绾,结果卢绾被说服了,他开始主动与匈奴接触,并与陈豨保持了通信。
三、走投无路
世间事无不透风的墙,第二年,汉军击溃了陈豨的军队,陈豨的副将投降后供出了卢绾的所作所为。刘邦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使者召卢绾入朝,而卢绾却以生病为由拒绝前往。为了施加更大压力,刘邦又派遣了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前往,既要求卢绾入朝,也开始调查相关情况。卢绾心生恐惧,便选择闭门谢客,不再见人。
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卢绾的门下宾客也开始察觉到了危险,纷纷避之不见。尽管如此,卢绾的一些举动还是被刘邦的人查了出来,刘邦愤怒不已,立即派遣大将樊哙领兵征讨燕国。卢绾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家人、宫人及数千骑兵逃至长城附近,计划等待刘邦病情好转后亲自前往长安谢罪。然而,没多久,卢绾得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面对这种局面,卢绾只得投向匈奴。此后,他在匈奴度日,最终郁郁而终。卢绾的悲剧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难敌权力的腐蚀,最终可能会因利益而反目成仇。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