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的考证,整个战国时期总共有约两百万人在战争中丧生,而白起在其中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独自占据了半数的战死人数。白起不仅在历史上是一位名将,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一生指挥并参与了无数著名战役,例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等。他在秦国担任主将超过30年,成功攻占了超过70座城池,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可匹敌的战绩,深受后世尊崇,被誉为“战神”。
云梯作为一种古代战争器械,早在春秋时期便已问世。相传是由鲁班所发明,依据《墨子·公输》中的记载,云梯是公输盘(即鲁班)为楚国制造的攻击工具,用于攻宋。《淮南子》进一步补充道:“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他不仅是天子手下的巧工,还能制造云梯等精巧兵器。”大约公元前450年,鲁班到达楚国并受到楚国国君的重用,他帮助楚国制作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如云梯、钩枪等,而云梯的最初设计目标是为了攻打宋国。墨子得知后,千里迢迢赶到楚国,历时十天十夜,最终与鲁班和楚王进行了一番辩论,成功说服楚国放弃了对宋国的进攻。
战国初期,楚国的楚惠王图谋恢复霸权,计划对宋国发动战争。楚惠王广纳能工巧匠,其中公输般(鲁班)作为重要人物,设计了云梯作为攻城武器。墨子听闻后立刻赶到楚国,设法劝阻楚惠王放弃攻宋的计划。尽管楚惠王初时拒绝了墨子的提议,并坚持进攻宋国,但墨子依旧不懈努力,甚至模拟了攻城战争,演练了楚军用云梯攻城的场面,而墨子则通过火箭烧毁云梯、石块砸撞车等方式予以反击。最终,楚惠王意识到攻宋不可能成功,便决定放弃对宋国的进攻。
《墨子·公输》一书中描述了墨子与公输盘的攻防较量,公输盘设计了多种攻城器械,而墨子则一一进行了制衡,最终墨子凭借巧妙的防守成功让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失效。这个故事也成了“墨守成规”这一成语的来源。
时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在北伐曹魏过程中,使用过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在进攻陈仓时遭遇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云梯是一种典型的攻城工具,通常底部配有轮子,便于推移,因此也被称为“云梯车”。它的设计使得梯身可以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可以凭借士兵的力量将云梯架到城墙上。在古代,城墙是防御敌人入侵的关键设施,通常会修建得相当高大,云梯正是应对这种防御设计的一种有效攻城手段,攻城方通过迅速爬上城墙并击败守军,争取时间和胜利。
然而,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云梯轻盈飘动的场景,似乎守城军队轻易就能推倒敌人的云梯。但事实上,古代云梯的构造远比影视剧中所表现的要复杂得多。云梯的顶部通常装有钩状物,能牢牢地钩住城墙,使得守城军队很难推倒它。而且云梯本身也相当沉重,推倒它需要相当大的力量,且攻城的士兵通常不会等守城军队反击,往往在云梯架设好后,便会迅速发起攻击。
此外,云梯还经常配备防护盾、绞车等设施,甚至有些云梯还配备了滑轮升降装置,确保攻城过程中更加高效和安全。然而,即便如此,守城军队依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提前在城墙上布置大石、滚油等障碍物,以防敌军通过云梯轻易上城。
到了唐朝时期,云梯的设计也有所改进。梯身通过特殊的角度安装在底盘上,并增加了副梯和辘轳装置,使得登城过程更加顺畅。通过这些创新,云梯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更为强大的攻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