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继承大多是父亲传给儿子,形成了父子相传的传统。然而,也有一个例外,这个人就是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朱标本是朱元璋钦定的太子,即未来的皇帝,但他却英年早逝。为了解决继承问题,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于是,在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成功继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然而,建文帝仅在位四年,便被其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最终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上的谜团。
那么,为什么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没有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呢?事实上,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了早逝的朱标,还有许多优秀的儿子,像是第四子燕王朱棣。朱棣不仅文武双全,也是除朱标外非常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等其他儿子呢?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朱棣的身份问题一直让朱元璋心存疑虑。朱棣声称母亲是马皇后,但实际上,马皇后一生未曾生育。朱棣的生母是高丽进贡的女子硕妃,朱元璋从未真正认可这段母子关系。由于朱棣的母亲身份备受争议,朱元璋一直对朱棣不满。更有甚者,硕妃在未怀孕满月的情况下便为朱元璋所生,朱元璋对此产生了怀疑,并最终以极为残酷的“铁裙”刑法处死了硕妃。由此,朱棣的身份一直受到朱元璋的冷落,即便朱棣表现得再优秀,也始终未能获得父亲的青睐。为此,朱元璋将朱棣封为燕王,并派他去北京守卫北疆,这一安排其实是将朱棣“发配”至远离朝廷的地方,面对的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显示出朱元璋对朱棣的极度不满。
其次,由于远离中央政权,朱棣在朝廷中的话语权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太子朱标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深得文武百官的支持与推崇。全朝上下几乎都认为朱标是未来的皇帝。朱元璋对朱标也充满了深厚的父爱。为了确保朱标能平稳继位,朱元璋甚至不惜得罪一部分开国功臣,彻底清除他们的影响力,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将“荆棘”扫除,让朱标在未来的帝位上不再受困扰。因此,当朱标去世时,朱元璋痛失爱子,心情沉痛,然而他依然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因为他认为这皇位应当由朱标一系继承。由于大部分朝臣都是朱标的人,几乎没有人反对朱元璋这一决定。
最后,朱棣并没有初时想过要争夺皇位。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知道自己有很多比自己更有影响力和资质的兄弟。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他一直不受宠。尽管如此,他已在北方担任燕王,能够在远离朝廷的地方安稳地守护自己的领土,过上相对宁静的生活。对他而言,远离政治中心也许是最理智的选择,不仅能够避免卷入复杂的权力斗争,还能确保个人安全。朱元璋也完全理解朱棣的这种心态,因此并没有把继承皇位的责任交给他。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朱允炆登基后,他便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削权政策,朱棣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此时,在身边亲信和儿子的鼓动下,朱棣最终决定反抗,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甚至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了皇位。
朱元璋原本精心为孙子朱允炆规划了一条稳固的继承之路,并清理了所有的障碍。然而,在他去世仅几年后,朱棣却通过一场意外的战争,夺走了原本属于朱允炆的皇位,留下了这一历史悬案。
作者:国学那点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国学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