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过,在世界地图上扫一眼,非洲就像一个被削平了棱角的大板砖——海岸线几乎没有什么花样,直来直去,像是设计师偷懒时画的草图。 不是我说,这海岸线也太“安静”了点。不像欧洲那样千沟万壑、挤满了峡湾和港湾,也不像东南亚那样一堆小岛把地图点成了“麻子脸”。
那么问题来了——非洲这么大,面积可是中国的三倍,为啥它的海岸线这么没“性格”?
我们得先回到几亿年前的地球深处,探探这个老实大陆背后的“性格形成”。
非洲这块大陆,是一位真正的“老资格”。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非洲大陆超过60%的地壳岩石,年纪都在20亿岁以上。这些老石头早已失去了当年青春期时的活跃劲,褶皱、抬升、板块拉扯?不好意思,咱现在喜欢“平稳养老”。
换句话说,非洲就像一个久居内陆、不爱折腾的地质“宅男”,稳坐在稳定的非洲板块中,几乎没有边缘地带那种剧烈的地质互动。你看欧洲——一边是欧亚板块,一边是非洲板块,一打照面就拧巴得很,才有了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一堆形状复杂的海岸线。
说白了,非洲海岸线之所以“懒”,就是因为地质上太“稳重”了。它不像别的大洲那样爱折腾,没有板块剧烈碰撞,自然就没造出那些奇形怪状的海岸曲线来。
除了“板块不爱动”,还有个因素也很关键——那就是河流的雕刻之笔几乎没派上用场。
像长江、亚马逊、密西西比这些世界级大江,一边流一边搬泥巴,把这些泥沙堆进大海,年复一年就塑造出了一道道多角度、多层次的海岸线——三角洲、河口湾、滩涂、泻湖……全是时间的杰作。
可在非洲呢?这活儿都干不起来。为啥?缺水啊!
你可能知道撒哈拉沙漠,但你知道整个非洲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处在干旱或半干旱区吗?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就摆在那里,大片地区年降水量连100毫米都不到,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可怜的25毫米——一场毛毛雨都赶不上。别说常年河流了,连小水沟都撑不起来。
河流不来凑热闹,那海岸线自然也就失去了“雕刻师”的光临,更别指望有啥三角洲、沉积滩涂这种“艺术感”。结果就是:非洲的海岸线平淡如白纸,毫无波澜。
这种“懒惰”的海岸线,对非洲的发展其实也有点“消极影响”。
试想,一个国家要是海岸线曲折多变,往往意味着港口多、航运便利、对外联通能力强——比如中国、欧洲、日本这些地方,基本上“靠海吃海”。 而非洲海岸线太直,天然良港少,腹地缺乏通往海边的河流通道,这就导致了它在历史上海运贸易发展得慢半拍,也间接拖了经济后腿。
打个比方,非洲就像一个地理条件很好的“富二代”,可是脸蛋太平,通道太少。
在我看来,这也算是地理与命运的一种深度捆绑。
我之前在埃及沿尼罗河走了一圈——沿岸地带像是一道“生命绿带”,但一出河谷,就是黄沙千里。你就会明白,非洲的地理命题,远比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板砖轮廓”复杂得多。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如果非洲海岸线再“灵动”一点,它的发展轨迹会不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