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一次堪称经典的战斗,一支300多人的八路军队伍在3000多名日伪军的包围下,不仅成功突围,还反过来追击敌人,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与勇气。接下来,我将对每一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1944年1月11日的晚上,冀东军区6区队的战士们在冬夜的寒冷中休息,但副区队长曹致福却难以入眠。一个不祥的预感让他感觉到有大事将要发生,他的眼皮不停地跳动,心里隐隐作痛,觉得今晚必有变故。
6区队成立于1940年1月,最初是由遵化游击大队发展而来,成员大多是来自遵化和兴隆一带的农民自卫队。起初人数约有700人,编制上设有3个大队和9个中队。这支队伍虽然看似普通,但却有着出奇强大的战斗力,其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首先,这些队员从1937年起便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且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熟悉周围的地形地貌,能够灵活运用地形优势展开游击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的战斗力也日益增强。其次,1943年,13团9连的加入为6区队注入了新的血液。13团的组成原本是由包森的部队整编而来,其中还融入了单德贵部的士兵。包森是让日军惧怕的抗日英雄,而单德贵虽然后期投敌,但他的部队在之前的抗战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特别是13团的骨干大多是来自宋时轮支队的老红军,带来了更加娴熟的战术与坚定的斗志。
区队的指挥官龙水文不仅勇敢,且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整顿队伍,进行有效的战术指导。而副队长曹致福,作为1911年出生的老兵,曾是冀东暴动时期李运昌手下的悍将,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到了1941年,曹致福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带领游击队进行多次对日军的袭击,并成功发展为9个中队。最终,6区队的组建让曹致福成为了副队长,而他和龙水文合作默契,共同带领队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6区队的指挥体系还包括总支书记贾铁林和参谋长赵兰舟,大家齐心协力,领导这支队伍在冀东抗击日伪军。6区队的作战区域主要包括遵化县西部、蓟县东部以及兴隆县南部一带,他们与日军激烈交锋,主要任务是破坏日军在当地非法开采的“大陆金矿”。
“大陆金矿”位于四个山脉区:老虎山、片石峪、马蹄峪和谢家沟。这个金矿每年产生的黄金高达20000两,是日军在中国侵略战争中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摧毁它成为了6区队的紧迫任务。日军在这里驻守的兵力非常有限,只有一个中队和部分伪军矿警,虽然名义上这些矿警负责保护矿区,但实际战斗力并不强。
1943年11月25日的夜晚,曹致福带领6区队的战士,借助内线矿工的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日军在金矿的基地。这场突袭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便取得了胜利,击毙28名日军,俘获85名伪军,缴获步枪100多支,机枪16挺,甚至还解救了矿工和技术人员,收获了数以万计的黄金和弹药。
但曹致福也知道,这一胜利意味着敌人将报复。为了防止再次被包围,6区队迅速撤离,但日军悬赏捉拿曹致福,扬言要消灭整个6区队。
---
希望这段改写符合您的要求,增加了一些细节并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如果有任何需要调整或修改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