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随着刘邦击败各路英雄,众多跟随他征战的功臣们也纷纷得到封赏。诸侯的数量一度突破了140人。虽然许多功臣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并非所有人都始终忠诚。有一位尤为著名的人物,他便是因造反而从楚王的高位被降为淮阴侯的韩信。韩信不仅遭受了长时间的监禁,最终的结局也非常凄惨。然而,鲜有人知的是,韩信有一位徒弟也充满了反骨,这个徒弟便是后来被封为阳夏侯的陈豨。虽然陈豨从韩信身上学到的军事才能不多,但他那股造反的反骨却是学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汉朝初年的混乱局面,某种程度上正是陈豨这位搅局者的功劳。那么,陈豨到底做了什么呢?
陈豨与韩信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出身寒门,因而对向上爬升抱有强烈的渴望。因此,不论是战场上还是在背叛的道路上,他们都甘愿冒险,甚至豁出性命。相比起韩信在刘邦逃亡至汉中时才加入,陈豨早在刘邦攻占宛朐时便带领五百名将士投身于汉军,并逐渐在汉军中崭露头角。秦国灭亡后,刘邦封了一些功臣为关内侯,其中就有陈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豨的军事才能和功劳不容忽视,但相较于天生的军事天才韩信,他还是略显逊色。同年,韩信也投奔了刘邦,但初时因为出身低微并未受到重视。然而,萧何很快就看出了韩信的非凡才华,便力劝刘邦重用他。随着韩信才华的展现,他在军中的地位日渐上升,逐渐超过了陈豨等关内侯,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存在。
因此,后来刘邦将陈豨调任到韩信麾下,协助他平定各地。尽管陈豨的地位瞬间跌落,但他并未对此心生怨气,反而认识到韩信卓越的军事能力。大家都知道,韩信被誉为“兵仙”,他在战争中的指挥才能堪称神奇,实战经验令所有人叹为观止。陈豨对韩信的敬佩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韩信和陈豨的出身相似,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因此陈豨即便成为韩信的部将,也并不心生不满,毕竟韩信确实比他更强。
然而,陈豨并没有错失与韩信更亲近的机会。尽管他已成为韩信的部下,但他并未放弃在私人关系上拉近距离。韩信虽在战场上严厉果断,但在私人生活中对部下十分和蔼,尤其是对像陈豨这样的积极主动的将领,更是表现出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个有潜力的人。因此,韩信不仅教给陈豨许多兵法,还欣然接受了陈豨拜他为师的请求。虽然拜师仪式并不正式,因为毕竟两人都在同一个阵营,彼此之间并不想因辈分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困扰。于是,陈豨在韩信的指导下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水平,尽管韩信的才华深不可测,许多兵法也是他自己领悟出来的,因此陈豨并非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精髓,但他仍然获得了不少进步。
虽然陈豨从韩信那里汲取的军事理论并不算多,但凭借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术风格,这使得他在日后协助刘邦征战四方时愈加得心应手。刘邦也注意到了陈豨的表现,逐步给他加官晋爵,封他为阳夏侯。更巧合的是,当时代国因为刘邦年幼的儿子刘如意被立为代王后,国家急需一位能干的人来掌控政务。于是,刘邦便将目光投向了办事可靠的陈豨,决定任命他为代国丞相。刘邦此举一度令他陷入了麻烦,因为陈豨曾是韩信的心腹,而不久后韩信被降职至淮阴侯并被软禁在长安。陈豨因与韩信有师徒之情,心中自然不满。
陈豨心中愤愤不平,决定与韩信重新联手。韩信被降职的原因是因谋反,这让韩信的心思更加躁动。他对陈豨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影响,最终使得陈豨也开始参与其中。韩信向陈豨详细布置了计划,他认为,若陈豨能在代国发动叛乱,刘邦定会亲自出兵镇压,而长安的防线空虚,届时自己便可从中央发起叛乱,几乎能轻松获取天下。
由于陈豨对韩信深信不疑,并且在代国稳固了政权后,他最终自立为代王,并发起了叛乱。当刘邦得知这一消息后震惊不已,他原本认为陈豨是个值得依靠的人,没想到他竟也背叛了自己。于是,刘邦亲自率军镇压叛乱。与此同时,韩信在长安也开始准备政变,目标直指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太子刘盈。可惜,韩信和陈豨低估了刘邦的防备,吕雉早已通过细作得知了叛乱计划,做出了及时的反应。
韩信准备发动的政变计划被吕雉的密探提前揭露,吕雉并未直接行动,而是设下圈套,假装传来陈豨叛乱失败的消息,愉快地邀请各方大臣进宫庆祝。韩信对陈豨的军事实力深知,因此不敢轻举妄动,他参与了宴会,企图打探消息,却不知自己已经中了吕雉的计。最终,吕雉在长乐宫内布下刀斧手,将韩信当场诛杀,彻底消除了这个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传到陈豨耳中后,他愤怒至极,决心与刘邦一同死战。他决定报仇,不仅自己造反,还联合了包括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在内的叛乱势力。此时,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刘邦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刘邦最终逐渐扭转了局面。公元前196年,陈豨的叛军被彻底击败,陈豨的部下或死或被俘,叛军的力量迅速崩溃,陈豨只得逃命。然而,命运最终还是没有放过他,在逃至灵丘时,陈豨被樊哙捉拿并斩杀。
尽管韩信与陈豨的关系并非真正的师徒,但他们之间的深厚信任却一直维持着。即使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背叛与反叛中,两人始终将彼此视为生死之交。然而,最终,他们的阴谋显然未能逃过刘邦的严格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