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诸葛亮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卓越的才华,更因为他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回到那个时代,蜀汉只占据了益州,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和部分云南,而曹魏则控制着广袤的中原,富饶的长江以北。面对这样的差距,诸葛亮在内部修整国家政治,治理清明,百姓安宁,生活安定。尽管蜀汉的国土和人口都远不如魏国,甚至只有魏国人口的七分之一,但诸葛亮依旧六次亲自北伐,不仅大败魏国,而且让魏国大军无法出战。每次北伐最终因粮草不足而被迫撤退。
他的一生理想就是恢复中原,复兴汉室,遗憾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实现自己心中的伟大梦想。在第六次北伐的途中,诸葛亮因病在五丈原病逝。即便如此,诸葛亮的遗志并未消逝,他为蜀汉选定的三位重要大臣——蒋琬、费祎、姜维,依然在蜀汉的困境中坚强续命,硬是在弱势下延续了三十余年的国家命运。
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能与诸葛亮相比的,又有谁呢?或许只有姜维、岳飞、李定国这几位英杰,能够稍稍与他并论。
姜维大将军:
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姜维继承了其兵法精髓,并且在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一个接一个去世后,接管了蜀汉的军事大权,担任了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先后进行了11次北伐,虽然胜利较多,也偶有失败。虽然他在军事才能上不及诸葛亮,但无疑是当时中国顶尖的军事将领之一。在领导蜀汉弱势军队与曹魏的精锐将士抗衡时,姜维从未处于明显劣势,这本身便证明了他的才智和能力。他始终在蜀汉濒临灭亡之际坚守,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直到国家覆灭,仍未放弃复兴汉室的希望,想要将昏暗的岁月重燃光辉。
岳飞岳武穆:
南宋的骑兵虽然不如金国强大,尤其是在马匹匮乏的情况下,岳家军主要依赖征战中缴获的战马。面对金军强大的骑兵力量,岳家军只能以步兵对抗,而在中原的平原上,这种对抗可谓异常艰难。在小商河之战中,岳家军因为骑兵的匮乏,被金军牵着鼻子走,抗金英雄杨再兴和他的数百勇士英勇牺牲。尽管如此,岳家军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前进,渴望收复中原,恢复昔日的辉煌。南宋的高宗,受小人挑拨,最终下令撤军,岳飞虽痛心,但依旧不改其志,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誓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种坚持,正是他为整个华夏民族所立下的脊梁和骨血。尽管最终南宋未能逃脱灭国的命运,但岳飞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依然深深影响了后代,激励着中华儿女经历千难万险,最终迎来了盛世。
李定国将军:
李定国,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抗清过程中屡建奇功,复地千里,震撼四方。他在永历六年提出的“五要”战略,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并且付诸实施。尽管孙可望曾试图挑起内战,李定国忍耐退让,但最终依然不得不与他发生激烈冲突。在背叛者的出卖下,南明帝国的军事部署暴露,导致北伐计划功亏一篑。李定国虽然身心疲惫,依旧为国家大计奔波,他知道与郑成功联手收复广东的重要性,并在多次书信中劝解郑成功。然而,郑成功的私心和不一致的策略,最终使得这场伟大的事业功败垂成。李定国深感失望,最终因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