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杀的悲剧,依然让许多人感到惋惜。那位曾被誉为忠义的英雄,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奈陨落,这份遗憾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很多人都不愿看到这位英雄的悲剧结局。
然而,关羽死后的刘备与诸葛亮的举动,却显得极为复杂。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竟然将养子刘封赐死,而这一决定竟是诸葛亮提议的。那为何在关羽死后,刘封成了被牺牲的对象呢?其中又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关羽之死
关羽的死,实际上是曹操与孙权两方联合策划的结果。时间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司马懿等人利用江南的土地作为交换条件,成功地说服了孙权出兵帮助自己夹击关羽。孙权派遣兵力从关羽的背部进攻,使关羽陷入困境。
曹操方面,徐晃、朱盖、徐商等将领带兵前往樊城增援,而在表面上,他们故意让关羽误以为会进攻围头驻兵,实际上却悄然调兵攻打关羽在四冢的驻地。关羽发现后,迅速调兵前往支援,然而未能抵挡徐晃的进攻。最终,关羽被迫撤退至樊城,但徐晃的兵力也迅速包围了樊城。
原本关羽在樊城设置了坚固的防线,成功围困了敌军,但这次战败后,这一防线彻底被打破。关羽的部队失去了对樊城的掌控,多个将领战死,士兵士气低落。关羽只得继续撤退,最终逃至沔水——古代汉水的流域。然而,他的撤退并未得到应有的支持,且去襄阳的水路也被切断,关羽在此地几乎陷入孤立。
关羽崇尚武力,一向对士人心生傲慢。当时,他的心情低落,面对孙权派来迎亲的使者,愤怒之下将其斥责一番。此外,关羽麾下的军需官糜芳和士仁也出现了疏忽,导致粮草补给出现问题。关羽怒不可遏,决定回头加以惩处。最终,糜芳与士仁在恐惧中被孙权的卧底策反,成为叛徒。在孙权的偷袭下,糜芳和士仁不战而降。
在荆州失守后,关羽的士兵们纷纷写信向家人求情,结果得知家人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受到困扰,反而过得比在关羽手下时还要舒适。此事让士兵们的士气大幅下降,最终,关羽只能带领残兵撤退至麦城。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关羽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埋伏,仅剩下十几名骑兵。途中,他们被吕蒙的部将马忠等人伏击,关羽与长子关平最终惨遭杀害。
刘封的尴尬境地
从关羽之死的全过程来看,刘封似乎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甚至有些人会觉得他与此事关系不大。那么,为什么刘封会因此遭到赐死呢?事实上,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承担了蜀国许多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甚至在年轻时便表现出卓越的武艺,屡次获得战功。他曾与张飞、赵云并肩作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正因为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他的身份却始终尴尬。在刘备亲生子刘禅出生后,刘封的地位变得更加微妙。虽然刘封一直为蜀国效力,但他毕竟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这使得许多人开始猜测,刘封是否会觊觎皇位,未来是否会威胁刘禅的统治。
当关羽死后,刘备为了复仇,迅速发动了大规模的行动,但在过程中,连三弟张飞也不幸丧命,结果刘备和诸葛亮成了唯一能决定蜀国未来的人。考虑到刘封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诸葛亮担心刘封一旦觊觎皇位,将来对刘禅构成威胁。为了避免这一风险,诸葛亮决定利用刘封未能及时支援关羽的事,向刘备提议赐死刘封。尽管这一决定显得冷酷无情,但在当时权力斗争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诸葛亮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极为谨慎且具有政治意义的选择。
这一策略虽然残酷,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为了预防潜在的威胁。毕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谁也不能预料刘封的最终选择。因此,诸葛亮果断地采取了这一预防性的举措,保护了刘禅的统治。
这件事虽然看似极为严酷,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国时期权力争斗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体现了当时领导者为了维护自身地位所做出的艰难决策。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略》、《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