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为人所知的皇帝,毫无疑问便是康熙。这位从八岁即位的年轻皇帝,摆脱了其他幼主的命运,并且通过韬光养晦,最终从顾命大臣手中夺回了权力。成年后,康熙迅速展现出非凡的才干,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打败噶尔丹,将清朝的疆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凭借这些显赫的成就,康熙的名声早已流传百世,而他本人也绝非手软之人。康熙的一生充满了杀伐果断的决策,甚至对待亲生儿子,他也毫不留情,使用帝王心术。晚年发生的九子夺嫡,更是他亲手推动的结果。然而,尽管康熙一生铁血无情,在他的治理生涯中,却有一个特别的例外,那就是早年的权臣鳌拜。这个曾经独揽大权、甚至不敬康熙的权臣,最终却因一番求情保住了性命。这究竟是为何呢?
智擒鳌拜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顾命大臣接到康熙的命令,要求前往御书房商讨重要事项。通常,大臣们会迅速响应皇帝的召见,但鳌拜却不急不忙,先慢悠悠地喝完一壶茶才出发。这种对皇帝命令的轻视,只有鳌拜才能做到。他是顺治帝时期重要的辅政大臣,深得皇太极一脉的支持,在朝中根基极其稳固。
当康熙刚刚登基时,由于年幼,朝政大事全由孝庄太后和顾命大臣们处理。虽然鳌拜曾有所收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权力愈发膨胀。其他顾命大臣相继去世或退隐,鳌拜的权力日益增长,甚至开始不将康熙放在眼里。直到康熙长大,鳌拜的傲慢已无可遏制。
鳌拜最终抵达皇宫时,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进入御书房,他敷衍地行了个礼,康熙见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连声吩咐:“赶紧给鳌大人上茶!”然而,鳌拜接过茶盏时,里面的水烫得几乎灼伤他,他气急败坏地将茶盏扔到一边。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康熙的怒火:“好你个大胆的鳌拜,朕赐你茶你竟敢扔掉,简直是胆大包天,来人,把他拿下!”
康熙的命令一发出,几名年轻的侍卫便冲上来,将鳌拜迅速捆绑。就这样,曾经威风凛凛的权臣,瞬间被捕。
涕泗求见
鳌拜被捕后,康熙松了一口气。尽管他是皇帝,但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一直生活在鳌拜的阴影之下。虽然名为皇帝,实则权力被鳌拜牢牢掌控,甚至连自己的地位都时刻处于威胁之中。为了能够彻底摆脱鳌拜的控制,康熙深知必须除掉这个隐患。
在鳌拜被关押期间,康熙得到了许多大臣上奏,列举了鳌拜的种种罪行,“鳌拜所犯之罪,罄竹难书,臣请杀之以谢天下!”面对这些奏折,康熙自然不想留下鳌拜的性命,经过一番审问后,他果断下令处决鳌拜。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官员们却来报,说鳌拜要求见康熙一面,而且还以泪如雨下的姿态恳求宽恕。听到这一消息,康熙内心竟不禁有些得意,决定满足鳌拜的请求。
脱衣免罪
鳌拜见到康熙时,身形已大为消瘦,面容憔悴,仿佛是从战场上归来的英雄。穿着一身单薄的囚服,鳌拜不禁老泪纵横,颤抖着跪倒在康熙面前,声泪俱下地请求:“往日种种,都是我糊涂,愿主子爷法外开恩!”
说着,鳌拜突然脱去了上半身的衣服,暴露出背上数不清的伤疤。这些伤痕显然是他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时所留下的痕迹,每一处都承载着为清朝打拼的血与汗。他站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英雄的悲歌。
看到鳌拜的模样,康熙的心情不禁软了下来。他望着鳌拜那满是伤痕的躯体,忍不住感到一丝怜悯。毕竟,鳌拜曾为大清做出了巨大贡献,是那个时代不容忽视的功臣。康熙眼中含泪,决定宽恕鳌拜:“算了,算了,你安心吧。”
这番求情,最终救了鳌拜的性命。康熙虽然取消了他的死刑,但决定将他终生囚禁。尽管如此,鳌拜因之前的折磨和落差太大,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最终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康熙的一生充满了铁血与果断,而鳌拜这个曾一度独揽大权、甚至不敬皇帝的大臣,成为了康熙早期最大的阴影之一。尽管如此,康熙最终还是决定宽恕鳌拜,正因为他曾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而这些伤痕,也成了鳌拜最终能够免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