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封建帝制自秦始皇确立以来,便吸引了无数英才竞相争夺这个至尊的权力位置。即便是在权力重重、充满诱惑的环境下,能抵御帝位诱惑的统治者屈指可数。周文王和曹操虽然有着非凡的才智与权力,但他们都选择了为后代铺路、未曾自立为帝。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位人物,他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经历了七个朝代,自己的三个女儿都曾登上皇后的宝座,但他对皇位从不动心。他到底是谁呢?
符彦卿,字冠侯,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间的著名将领,出身于军事世家,其父符存审是后唐的名将。符彦卿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三岁时便掌握了北方胡人独特的骑射技艺,到了25岁,已任吉州刺史,展开了与契丹人的激烈战斗。根据《宋史》的记载,符彦卿在与契丹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猛。他曾带领数百名士兵从万千契丹军队中成功救出高行周,令契丹人对他既畏惧又敬重。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符彦卿同样在多次对抗契丹的战争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不仅勇猛善战,还融合了前代将领如卫青、李陵、刘裕、马隆等人的战术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了车阵和火牛阵等战术,成功打散契丹的骑兵阵形,并最终获胜。
然而,即便如此,符彦卿也无法避免后唐政权的内乱。随着石敬瑭投降契丹并建立后晋,符彦卿最终接受了石敬瑭的邀请,加入了后晋政权。后晋建立后,符彦卿再次成为对抗契丹的先锋,将后晋政权的实力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令契丹对后晋政权心生畏惧。然而,符彦卿的命运并未因此顺遂,随着后晋内部矛盾的激化,他再度面临了来自自己阵营的背叛。后晋的重要将领李守贞率领主力军队投降契丹,导致契丹大举南侵,直逼开封。而一位普通马夫刘知远起兵反击,最终成功驱逐了契丹,建立了后汉政权,符彦卿也因此进入了后汉的朝廷。
符彦卿的三位女儿均曾登上皇后的宝座。刘知远的儿子继位后,暴力清洗了大量朝臣,而符彦卿与将领郭威的关系极好,郭威称帝后,符彦卿被任命为王公,远超曾为国公的地位。随着后周政权的建立,符家与皇室的关系日益密切,符彦卿的外孙柴宗训继位后,其母亲苻皇后更是开始垂帘听政。此时,符彦卿手握重兵,权力滔天,完全有能力像赵匡胤一样发动“陈桥兵变”篡位。然而,符彦卿并未心生造反之意,最终赵匡胤以此时之机登上了皇帝宝座,符彦卿也因此错失了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机会。
赵匡胤称帝后,符彦卿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尽管他依旧拥有太师的头衔,但失去了昔日的权威,尤其是在“杯酒释兵权”之后,符彦卿彻底与军权失去联系。最终,这位昔日的风云人物在洛阳度过了他的晚年,专心吟诗作赋,享受饮酒作乐的生活。975年,符彦卿在78岁时去世。尽管他经历了七个朝代的风云变幻,历尽了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等多次政权更替,符彦卿却始终未曾对帝位心生任何兴趣,这一份淡定与远见,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