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若论智慧与能力,许多人都会首先提到诸葛亮。无疑,诸葛亮才华横溢,深得世人称赞,但如果与曹操相比,他的能力差距却不小。事实上,诸葛亮自己也承认过,“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他深知自己在曹操面前无法与之匹敌。曹操的卓越,不仅仅体现在谋略和军事上,更重要的是,他的文武双全和锐利的眼光,能精准识别人才。
曹操之所以能统领天下,离不开他识人用人的能力。在他手下,许多英俊豪杰得到重用,而那些心怀不轨、居心叵测的人则无所遁形。曹操对待司马懿的方式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出仕时间相近,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与诸葛亮被刘备推崇备至,身居高位不同,司马懿在曹操麾下却一直处于较为低调的状态。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的地位可谓是相当边缘化,连一个发言的机会都屡屡被剥夺。曹操之所以对司马懿始终保持警觉,并长期打压他,是因为曹操已经察觉到,司马懿身上藏有潜在的危险。《晋书》记载,曹操曾看出司马懿具备“雄豪志”,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甘于人下的人。因此,曹操特意提醒自己的儿子曹丕要小心这个低调而深沉的人,他甚至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操的这番话,后来被证明是极为准确的,司马懿确实后来成为了曹家最大的威胁。然而,问题在于,尽管曹操看得如此透彻,明白司马家族日后必然对曹家造成威胁,但他始终没有对司马懿采取行动,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司马懿的“保镖”太强大,曹操根本无法对他下手。
首先,曹丕作为曹操的太子,实际上充当了司马懿的第一道保护屏障。曹操正是看中司马懿的才华和成熟稳重,才将他任命为曹丕的属官。这一任命为司马懿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深知曹操对自己的疑虑,因此急切地寻求摆脱这层威胁。成为曹丕的心腹后,司马懿凭借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很快获得了曹丕的极大信任。曹丕与司马懿每次商议大事时,总能得到不同凡响的奇策,而司马懿也因此被曹丕视为心腹,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曹丕的宠信无疑为司马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伞,曹丕一旦意识到父亲曹操想要排除司马懿,他立刻便为司马懿辩护,坚决表示司马懿绝无二心,始终忠诚可靠。曹操为了维持太子的威信,也无法直接干涉,只能默默忍受,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看走眼的判断上。
而司马懿的第二道“保护盾”便是他自己的父亲——司马防。司马防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曾任洛阳令、京兆尹等职务,朝野声望极高。司马防不仅是曹操的知遇之恩,也可谓是曹操的“伯乐”。早年,曹操刚刚步入仕途时,正是司马防举荐了他,推动曹操从一个年轻的孝廉晋升为洛阳北部尉,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可以说,司马防的推荐为曹操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曹操一直感激司马防,甚至在自己年迈时,还特意为年逾七旬的司马防举行了隆重的宴会。
因此,尽管曹操深知司马懿日后可能成为威胁,但由于司马防的恩情,曹操不得不对司马懿“手下留情”。从情理上讲,曹操无法对司马懿下手,毕竟司马防不仅帮助过曹操,也在政治上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就这样,司马懿凭借着两大“保镖”的庇护,成功化解了曹操的杀机,确保了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