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朝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即冗员、冗兵和冗费,这三者导致了宋朝陷入了贫弱的局面。翻开历史书籍,每当提到宋朝的战争,几乎都以敌人的全面胜利收场,宋朝则因战后赔款而陷入困境。然而,15年前曾有一项关于“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的调研,结果发现,九成知识分子一致选择了宋朝。既然宋朝如此不堪,为何仍能如此吸引文人向往?理解其原因,或许你会感到惊讶。尽管宋朝在军事上表现稍弱,但经济实力却相当强大。
宋朝的“弱”主要体现在宋太宗数次伐辽的失败和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上。至于建炎南渡的悲剧,不必多提,这一切也与宋徽宗的昏庸有关。但换个角度来看,北宋的伐辽并非彻底失败,实际上是宋朝主动出击契丹,澶渊之盟也是双方势均力敌,算是平局。因此,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算弱,实际上是“攻不足而守有余”,在中等水平上。
北宋的军事重心放在西北边陲,因为这一地区地处三国交汇,既与西夏接壤,又与辽朝相邻。若能稳固西北边防,便能保障整个宋朝的安全。因此,西北地区成为了宋朝的防线。尽管北宋被认为“弱不禁风”,但能够维持167年之久,与一个武将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家族便是北宋的第一武将世家——折家将。
提到折家将,便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从其族姓可知,折家并非中原的普通族群,而是匈奴折兰氏的后裔,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因此,折家将拥有惊人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战斗力,实在不令人意外。纵观历史,很多将门世家不过传承两三代就已衰落,而折家将却能传承八代,声名赫赫。早在宋太祖统一天下之前,折家将就一直负责抵御契丹、西夏和羌人的侵扰,保卫中原。大宋建立后,折家将归顺了宋太祖。
尽管历史上许多权力过大的家族最终都难逃厄运,但折家将却打破了这一宿命。宋太祖在陈桥兵变后夺取了后周的政权,随后大力削弱武将的权力,走上了重文轻武的路线。然而,折家将却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宋太祖亲自下旨,决定“折家世袭官爵”。
《宋史》曾评价折家将为“西北之悍”,这个家族承担了宋朝西北防线的重要职责,被誉为“西北长城”。那么,折家将究竟做了哪些事迹,才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宋太宗北伐之际,折家将便展现了他们非凡的能力。宋太宗刚即位不久,为了树立威望,发起了两次对辽的北伐,但都以惨败告终。在这两次战役中,唯有折家将的部队保持着不败的记录。自太平兴国四年起,宋朝西部局势一直不稳定,宋辽对峙,西夏的李继迁也时常背弃承诺,投靠辽朝。每当契丹派兵挑衅时,折家将总是主动迎击,将敌军围困在新泽寨,并俘获大量敌军将领。
在995年,契丹大将韩德威联合西夏军攻打折家镇守的府州,折家将的折御勋和折御卿兄弟亲自带领大军迎战,击败了契丹的进攻,斩首五千,俘虏韩德威。韩德威逃跑时,试图重新组织军队,但当他得知折家将的折御卿再次亲自出战时,便放弃了进攻。
在澶渊之盟之前,折家将的威名更是响彻一时。折家将继承了杨家将的勇武传统。历史上的杨业有一位妻子,名叫佘赛花,她实际上是折家将的后代。佘赛花嫁给了杨业后,不仅管理家务,还帮助杨家打仗,立下赫赫战功。尽管杨家传至四代后便未能再出名将,而折家将则传至八代,且家族中的将领大多名震四方,不仅在北宋期间屡次抗敌,还在南宋时期为保国捧心,出力极大。
折家将并不像杨家将、种家军那样名声显赫,但在实力上却远胜后者。折家将懂得低调行事,保持着谦和的姿态,始终做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正是这种处世哲学,确保了他们即便功高盖主,也能够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