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24日,驻扎在正定、行唐和灵寿的日本步兵独立31大队与伪军守备队共计约1500人,对陈庄发起了猛烈的突袭。陈庄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尽管面积不大,却多次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这一现象引发了诸多疑问:为何日军对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如此关注?
陈庄地处鲁柏山区的西侧,距离灵寿大约百里,是晋察冀边区一个相对繁华的集镇。这里不仅有我军的机关、学校和团体,是战略重地,也是日军想要摧毁我军后方的重要目标。日军突袭的目的正是想破坏我军的后勤供应线和指挥系统,切断我方的支持。
9月初,我军便获得了日军可能进攻陈庄的情报。聂荣臻司令员与关向应政委通过信件通知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要求其加强防守。接到情报后,张宗逊立即召开了会议,认真讨论应对策略。
在会议上,张宗逊分析道:“日军进攻陈庄的主攻路线很可能是通过慈峪镇,因为其他道路都需要绕行。”经过多方讨论,张宗逊决定将各部队布置在北谭庄至岔头一线的山脊上,形成包围圈,准备在敌军进入陷阱后实施打击。
9月25日清晨,远处传来了轰鸣的炮火声,侦察员报告称,日军从灵寿方向已开始逼近陈庄。敌军占领慈峪镇后,立刻展开猛烈的炮火和机枪攻击。由于我军在此地部署的兵力较少,仅有四分区五团的一部分,因此兵力相对薄弱。张宗逊指示部队边打边退,诱敌深入。敌人很快占领了慈峪镇,并传来新的报告:“敌人已占领北霍营!”
“敌人已到东西伍河!”张宗逊沉着地分析道:“敌人正在朝我们设伏的位置逼近,保持原定部署,继续待命。”尽管等待至黄昏,敌军依然没有按预期进入包围圈。张宗逊决定继续保持耐心,直到第二天中午,敌军依旧未有动静。
下午4点,侦察员带来了新消息:“敌军已从北霍营和东西伍河撤退,重新回到了慈峪镇。”与此同时,四分区五团报告称:“慈峪镇的敌军已撤回灵寿。”张宗逊意识到,这可能是敌人设下的迷惑计。他立即召集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日军的撤退可能是为了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掩护其后续进攻。
果然,27日清晨,军区司令部通过电话传来新的情报:“敌军主力约1000人正向陈庄进发,慈峪镇的敌人已少数守卫。”张宗逊迅速判断:“敌人通过撤退迷惑我们,必须谨慎应对。”
贺龙师长在电话中安慰张宗逊:“突袭和迂回作战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敌人此番举动不过是拙劣的模仿。敌军不可能在陈庄停留太久,你们要抓住机会,将其歼灭。”张宗逊信心满满地回应:“请放心,任务必定完成。”
张宗逊立即指挥兵力进行部署,分成三路:主力二团、716团和一支队沿主要道路向陈庄进发,其他兵力继续埋伏在白头山、北谭庄以南,密切监视慈峪镇敌军动向。同时,津南自卫军也紧随其后,按照计划迅速行动。
不久后,侦察员传来报告:“敌军已占领陈庄。”然而,陈庄的景象出乎敌人预料——街道空无一人,墙壁上张贴着“打倒日本侵略者”的标语,整个村庄显得异常安静。敌军四处搜寻,却什么也没发现。原来,张宗逊早已指示将机关、学校等设施转移,保护了群众和重要资源。
随着天色渐暗,张宗逊担心敌人会采取新的战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调整部署:二团和716团占领陈庄东侧的磁河两岸高地,监视敌人的撤退路线;一支队的三营则向陈庄南侧的长峪进发,防止敌人通过小路逃脱。调整后的部署得到了贺龙师长的批准,随即展开。
夜幕降临,一支队和抗大二分校的战士们在陈庄外围对敌军展开了扫射,迫使敌军无法休息。双方的战斗断断续续,持续到第二天清晨。突然,侦察员发现远处升起了浓烟,大喊:“敌人在烧房子!”所有人判断,敌人可能准备撤退。张宗逊立刻指示部队全力投入战斗。
上午8点,战斗正式爆发。一支队在七祖院与敌军交火,初步判断敌人可能通过大路撤离。可过了半小时,独一旅传来报告:“敌军主力已越过磁河,正沿南部小路撤退。”
“我们可能判断错了?”张宗逊沉思片刻,立即召集指挥员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敌人可能仍在伪装,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决定加派兵力封锁陈庄南侧。
一个小时后,侦察员返回报告:“敌人已改变方向,沿磁河南岸的主要大路向东逃去。”此时,张宗逊松了一口气:“敌人已完全进入我们的包围圈。”
敌军迅速撤退,行至冯沟里一带时遭遇我方716团的猛烈攻击。战斗升级,双方展开激烈交火。增援部队闻讯赶到,迅速打击敌人的尾部。
716团一营阵地设在一个突出山包上,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断了敌人逃窜的道路。尽管敌人屡次发起反扑,但都被我军顽强抵挡。战斗持续至下午四点,敌军终于被彻底击退。
此时,敌军已无路可退,部分敌人试图爬上山顶,但在我军猛烈火力下,数百名敌人被击毙,其余敌人被迫突围。虽然部分敌人成功突围,但很快被其他部队拦截。夜幕降临时,周围的村民为我军送来了食物和水,战士们得到了补给,准备进行夜间反攻。
第二天,敌军已知道无法逃脱,拼命向鲁柏山爬去。山顶没有任何掩护,敌人在这里遭受了我军的猛烈火力,损失惨重。最终,当敌人爬上山顶时,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重武器。
然而,当敌人从山背后下山时,他们发现自己再次被五团和民兵包围。敌人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再次落入了我军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由于缺乏粮食和弹药,敌军不断请求空投支援。中午时分,敌机投下补给,但大部分物资散落在我军阵地,敌人几乎无法得到任何帮助。
贺龙师长迅速做出决策:“敌人已无力支撑,正是发动总攻的最佳时机。”下午,五连的战士首先冲上鲁柏山,随即后续部队紧随其后。枪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我军战士勇猛无畏,敌军士气崩溃,大部分敌人被消灭,仅少数逃入偏僻山沟,最终被我军游击队和民兵一一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