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曾发生过一件令人瞠目结舌之事:一个地痞流氓,竟凭借一桩精妙骗术,险些将北宋的边关重镇收入囊中。这个地痞名叫李飞雄,他可绝非寻常的地痞无赖。其父李若愚身居秦州节度判官之职,岳父亦是凤翔(今周至)的县令。如此背景加持,李飞雄虽以地痞形象示人,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仗着父亲的权势,李飞雄对秦州的军事布局了如指掌。有了这份“底气”,他在当地肆意妄为,为非作歹。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又惧怕官府的威严,只能敢怒不敢言。这种沉默,无疑让李飞雄愈发嚣张跋扈。而他的父亲,对儿子的恶行几乎视而不见,明知儿子不成器,却从未加以管束。
有一回,李飞雄前往凤翔拜见岳父。他两手空空而来,在岳父家白吃白住,惹出了不少麻烦。待众人不备,他竟偷偷溜走,还顺手牵走了岳父的马。他这么做,并非别有用心,只是因为在岳父家挥霍一空,没钱赶路,岳父的马便成了他眼中的“应急资产”。离开岳父家后,他迅速将马转手卖掉,却把马的缨绳留了下来。
在古代,马缨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重要的军需物资。普通百姓别说拥有马匹,即便有能力养马,也无权给马挂马缨,这就好比如今不能随意篡改车牌。李飞雄留下这根马缨,自然是有他的盘算。
一天夜里,李飞雄来到一家驿站,要求驿站为他配备一匹马。驿站工作人员面对他这突如其来的要求,一时不知所措。李飞雄见状,竟抬手给了工作人员一巴掌,打得对方晕头转向。随后,他亮出岳父的马缨,大声咆哮:“看清楚了,这是什么东西!”驿站工作人员平日里鲜少有机会见识这种场面,竟被李飞雄的气势震住,最终给了他一匹马,还为他提供了饭食。
这次意外得手的经历,让李飞雄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他原本只是想占点小便宜,没想到竟能如此顺利地骗到一匹马。尝到甜头后,他开始谋划新的“发财大计”。此后,他故技重施,每到一处驿站,都用同样的手段骗得一顿饭,还收了一个跟班。从此,李飞雄的“骗术”之路越走越顺。
据《宋史》记载,李飞雄带着跟班,骑着两匹马,手持伪造的诏书,打着钦差巡防的幌子,四处招摇撞骗。在吴山县,他甚至把县尉卢赞骗得团团转,心甘情愿地成了他的“小弟”。要是有人对他的身份表示怀疑,他便拿出伪造的圣旨,恶狠狠地威胁道:“你们要是不信,就看看这圣旨,不过看了之后,可就别想活命了!”
一路向西,李飞雄带着一帮小弟来到了清水县。清水县在北宋时期可是防守西夏的重镇,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这里的边防失守,宋朝的脸面可就丢大了。李飞雄一行人到达后,依旧用伪造的圣旨“威胁”当地军事指挥官,并将他们全部捆绑起来。他冷笑一声,说道:“你们这些人平日里只知道贪污腐败,皇帝早就知道了,特意派我来清算你们。”
当时,清水县的地方官员们被李飞雄假钦差的身份吓得魂飞魄散。其中有一位名叫刘文裕的官员,他曾在宋太宗身边当差,见过不少大场面。面对李飞雄的威胁,他假装害怕,试图用言辞求饶:“大人,我曾在陛下身边做事,要是您能饶我一命,我愿意为您效力。”
李飞雄一听,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动摇。毕竟他只是个冒牌钦差,而刘文裕表面上看似毫无反抗之力。刘文裕其实并不想死,他心里正盘算着如何反败为胜。于是,他低声答应了李飞雄的要求,还暗中与其他被绑的官员商议反击计划。
最终,李飞雄被这些官员反制,五花大绑地按在地上,他的那些小弟也全部被俘。刘文裕迅速将此事上报给宋太宗。宋太宗听闻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对所有参与此事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李飞雄被判处全家斩首,而一位名叫李若拙的官员,因为名字与李飞雄的父亲相似,竟被误认为是李飞雄的亲属,也被判处死刑。
不过,后来在百官的求情下,李若拙最终免于一死,但被流放到了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