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认为,古代的公主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过着锦衣玉食、金枝玉叶的生活。她们到了适婚的年纪,挑选一个合适的丈夫简直轻而易举,毕竟她们的父亲是皇帝,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都会巴不得成为公主的驸马,借此一步登天。然而,事实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吗?
至少在唐朝,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唐朝的社会风气非常开放,皇室公主的行为举止更是大胆、自由,甚至有些过于放纵,唐朝初年,公主们养面首的现象相当普遍。像高阳公主、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都曾因私生活过于张扬而成为话题。因此,唐朝的士族大多数都不愿与皇室联姻,娶公主的事情显得相当困难。
然而,公主总归是要嫁人的,皇帝们为了女儿的婚事也不得不操心。唐宣宗李忱在位时,就曾想为自己的女儿——永福公主挑选一个合适的驸马,可是应征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唐宣宗只得请自己的大女婿郑颢去帮忙活动,力求为永福公主找到一个理想的夫婿,郑颢也因此负起了为姐夫出力的责任。
郑颢向自己信任的一位朋友,于琮提起此事。于琮出自河南名门,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因在朝廷上没有受到重用,地位并不显赫,因此他在许多人眼中并不值得重视。然而,于琮才华横溢,外貌英俊潇洒。郑颢找到他时,向他说明了这一婚事的背景,然而于琮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郑颢并没有轻易放弃,他继续耐心劝说于琮:“你现在年龄不小了,既未成家,也未立业,如何能这样下去?如今,皇帝贤明,家教有道,他的女儿也定然是知书达理的,你看我妻子万寿公主便是一个好例子。如果你能娶了永福公主,你将成为皇亲国戚,皇帝一定会器重你。”终于,于琮被郑颢的话打动,同意了这桩婚事。
郑颢得到了答复,急忙回宫向唐宣宗汇报,唐宣宗听后觉得于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立即赏赐了郑颢一番,并开始准备永福公主的婚礼。皇宫内忙碌起来,喜庆的氛围弥漫开来,妆奁和装饰品的准备也一一就绪。
永福公主原本应该安静地准备婚礼,但她显然不是那种能坐得住的人。就在唐宣宗为女儿定亲举办宴会时,后宫的妃子们、各位公主们都齐聚一堂,大家尽兴地饮酒作乐。正当众人欢声笑语时,永福公主却因一件小事大动肝火。
原来,唐宣宗喝得有些微醉,他嘱咐永福公主:“你平日里脾气有些倔强,宫中我宠你,但到了婆家,你可得温顺知礼些,免得被人赶回来,朕也不会再收你。”这原本只是半开玩笑的话语,但永福公主却当真了。
她气得捏紧了手中的玉筷,突然一用力,折断了那对玉筷,愤怒地回应:“我是公主,当然应该由他来迁就我,怎么可能是我迁就他?”这番话让唐宣宗顿时怒火中烧,酒也立刻醒了。他气愤地下令:“既然如此,那你就不必出嫁了,免得丢了皇家的颜面!”
虽然婚礼几乎已经准备完毕,唐宣宗也不想让整个计划落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依然照常举办婚礼,不过由永福公主的妹妹——广德公主代替她嫁给于琮。于是,广德公主和于琮成婚,二人过上了恩爱甜蜜的生活。而永福公主,则继续留在宫中,最终也未再嫁人,孤独地度过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