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62岁郑和回到古里后随即身亡,杨士奇怒斥:劳民伤财,空耗国力
创始人
2025-09-06 03:03:41
0

1433年6月29日,郑和在印度古里病逝,享年62岁。得知这一噩耗后,明成祖朱瞻基深感悲痛,立即命令礼部侍郎南下应天,迎接郑和的灵柩,并将其安葬于牛首山。在谈到郑和时,朱瞻基泪水盈眶,感慨万分:“郑和七下西洋,番王不敬者生擒之,蛮寇侵略者剿灭之,海疆清宁,功勋卓著,他是后世宦官的榜样。”

自从1385年随朱棣出征以来,郑和共七次前往西洋,最远达到了非洲东海岸,开创了航海历史的奇迹。然而,郑和在生前遭遇了明仁宗朱高炽与知名大臣夏元吉的强烈反对,他们对郑和的远航持消极态度。郑和去世后,朝中有些大臣甚至将他作为攻击朱瞻基劳民伤财、不务正业的工具,某些激进者更是公开辱骂郑和为“猪狗不如”。这些反对的声音为何如此激烈?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于明朝究竟有何意义?他是否如朱瞻基所说,功勋卓著?

郑和:文武双全的航海英雄

郑和,原名马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年幼时随家人迁徙时,遭遇傅友德征讨云南,被俘并成为明朝的俘虏。1384年,郑和随着傅友德一同北上南京,随后被调往燕王府,开始了与朱棣的紧密合作。

郑和智慧过人,容貌俊朗、身形高大,且对军事极为熟悉,因此深受朱棣的重用。在靖难之役中,郑和与孟骥、王安等宦官并肩作战,英勇冲上城楼,为朱棣夺回北平立下赫赫战功。在郑村坝之战中,他再度随朱棣大破李景隆,声名鹊起。朱棣为表彰其功绩,特意为郑和改姓“郑”。

随着朱棣称帝,他自感登基不稳,决定通过远征南洋、西洋各国来展示大明的强盛并震慑边疆番国。为了此目标,朱棣从一开始就筹划远洋之事。

1405年,朱棣征询了相士袁忠彻的意见,选定了郑和担任远洋统帅。此时,南洋、西洋番国宗教和文化复杂,因此必须选择一位精通佛教和伊斯兰教、又能保障明军安全并进行教化的领袖。郑和作为回人,信仰佛教,受到袁忠彻的推崇,立即被任命为远洋统帅。

郑和的第一次远航

1405年7月11日,郑和从苏州刘家河启程,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洋航行。此次航行,郑和带领着27800余名官兵,乘坐62艘巨型船只,浩浩荡荡地南下。首先抵达的是越南中部的占城,期间并未遭遇敌人干扰。可当郑和进入爪哇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袭击。

爪哇正处于内战中,郑和误闯入东王领地,被西王误认作东王的援军,遭遇了攻击。尽管郑和有能力以强大的军力压制西王,但他展现了非凡的胸襟,并未报仇雪恨,而是选择与西王和平对话,最终获得了对方的尊敬。

郑和继续航行,经过苏门答腊、锡兰等地,谨记任务,宣扬大明国威,并多次派人秘密查找朱允炆的下落,然而始终没有找到线索。

第一次航行后的挑战与成功

1407年,郑和自印度古里返回。返回途中,他在三佛齐旧港遭遇了海盗陈祖义的袭击,郑和亲自指挥,剿灭了陈祖义的五千余海盗,并俘虏了陈祖义。此事彰显了郑和的果敢和决断力。

回到应天后,郑和的成绩得到朱棣的高度赞赏,郑和的使命逐渐转向了大明国威的彰显。他的远航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象征。郑和两次南下西洋后,第一次航行取得了长足的成效,尽管没有为大明带来直接的财富,却为国家树立了威信。

反对声浪与最后的航行

然而,随着明朝国力的逐渐消耗,郑和的远航也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浪。随着朱棣的去世,继位的朱高炽采纳了夏元吉等人的建议,决定停止郑和的远航计划。面对国库的空虚,朱高炽着手恢复民生。然而,朱瞻基继位后却不甘心,认为“外番多不来朝”,便再次委任郑和出海。

年近60的郑和不顾年迈的身体,毅然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并在再次出发时,迅速达到了多次经过的地方。然而,过度劳累的郑和最终在1433年6月29日于印度古里病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朱瞻基深感痛惜,将郑和称为宦官的楷模,并鼓励宦官效仿。但在许多朝臣眼中,郑和的远航则成了耗费国力、民生的象征。虽然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功勋卓著,但并未给大明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获... 在春秋时期的某一天,晏子的车夫劳碌了一整天,回到家时,妻子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和你离婚!” 车夫愣...
原创 清... 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社会等级森严,皇室宗亲的地位分得极为细致,甚至同为皇族,所享受的待遇也有所不同。许...
商丘市玉器检测机构,第三方玉器... 简介 商丘市玉器检测机构是一家专业从事玉器检测和鉴定的第三方机构,致力于为玉器行业提供科学、公正、...
原创 日... 关于唐通事的研究,日本学界起步较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史料类的研究成果。除了前...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由一些鲜为人知的字组成,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字如果出现在明朝时代,...
原创 非... 探秘沃达贝部落:解构 "男为悦己者容" 背后的母系文明密码 在撒哈拉沙漠与萨赫勒草原的交界处,活跃...
原创 3... 毛泽东和宋庆龄都生于1893年,但宋庆龄比毛泽东年长整整11个月。两人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当皇帝太内卷,我只想吟诗作画 全文共2796字 | 阅读需7分钟 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称帝不久,向群臣发问: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
原创 老...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一组珍贵老照片,记录的是清末时期的山东潍县,现今的潍坊。潍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
原创 毛...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是蒋介石主张的“速胜论”,另一种是汪精卫提出的“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