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太内卷,我只想吟诗作画
创始人
2025-09-06 05:03:07
0

全文共2796字 | 阅读需7分钟

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称帝不久,向群臣发问: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你们说先祭祀哪一位?

众人都说:如来佛。

阿保机说:佛不是中国的。

皇太子耶律倍说:孔子是大圣人,应该先祭孔夫子。

阿保机非常高兴。

耶律倍也很高兴,因为他向来仰慕中原文化,只是他还不知道,他将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一个月后,年仅十七岁的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契丹国皇位名义上的继承人。

此后,耶律倍随父皇北伐乌古,西征党项,向南打到河北一带,扩张了契丹的领土。

东边的渤海国同契丹积怨已久,局势安稳后,阿保机便率大军进攻渤海国,皇后述律平、皇太子耶律倍、次子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全部随行。

926年,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之后把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为“东契丹国”

同时,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让他担任东丹王

《东丹王出行图》耶律倍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一国之主自然是十分荣耀,但把一个堂堂皇太子封在藩外之国,表现出阿保机似乎对于耶律倍是否应该继位犹豫不决,这幅员辽阔的东丹国,可能只是对他的补偿。

返回契丹都城的路上,阿保机驾崩,由于病逝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后临朝称制。

虽说耶律倍凭借皇太子的身份,以及东丹国的实力,直接继承帝位未必很难,但受儒家文化忠孝观念影响的他,也不想和母后以及弟弟闹翻。

皇后述律平已经决定大开杀戒。

也许是出于老母亲对小儿子的偏心,又因为耶律倍仰慕汉文化的行为,让维护契丹传统的皇后很恼火,她想让次子耶律德光继位。

她先召集那些与她意见相左的契丹贵族,用契丹的人殉旧俗,逼他们为先帝阿保机殉葬。

据研究上图中此人应为东丹王耶律倍

之后,她让两个皇子骑在马上,对大臣们说:两个孩子我都很喜欢,但不知选谁做皇帝,你们拥护谁,就去牵他的马。

众人当然知道皇后的心思,都说:愿立大元帅。

耶律倍也只好说:德光功勋盖世,众望所归,应该主持国家社稷。

皇后自然是顺水推舟,于是耶律德光继位,是为辽太宗

2

做不成皇帝,也罢了,相比君临天下,耶律倍更喜欢博览群书,吟诗作画。

很早之前,耶律倍就组织建造了契丹国最大的藏书楼——望海堂,当时各地战乱不止,新印刷的书卷少之又少,但他还是四处搜集,使得望海堂的藏书达到一万卷多,故有“万卷藏书楼”之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耶律倍决定隐居在此地。

但辽太宗不放心他,毕竟他是长子,若要夺皇位可谓名正言顺。

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宝山辽墓壁画

耶律德光先是把东丹国的臣民迁到内地,又把将兄长耶律倍迁到契丹国的南京居住,实际上是把他软禁起来。

两年后,耶律倍回到东丹封国,太宗又“诏置人皇王仪卫”,名为抚慰兄长,实则是直接监视。

受人监视的生活令他十分郁闷,而且愤怒还不能表现出来,以免落人话柄。

所以当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邀请信,又一次送达他的手中,他决定离开东丹,去中原。

到中原去,不仅能更好地接触了解汉族文化,还能打消弟弟的顾虑。

930年,后唐使节再次到东丹国请耶律倍,耶律倍对左右侍从说:“我把天下让给主上,如今反而遭受怀疑;不如投奔他国,以成就像吴太伯一样的贤名。”

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壁

吴太伯又称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知道父王想立小儿子季历为继承人,便和二弟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吴国,后世称赞他们俩有“让国”的贤名。

临走时,耶律倍在海边树立一块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寥寥几笔,满满都是心中的无奈之情,清代赵翼曾评价该诗说:“情词凄婉,言短而意长,已深有合于风人之旨矣。”

之后,耶律倍带着爱妃高美人和部分随从,将一些书籍装运到船上,渡海逃向后唐。

3

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依次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后唐历经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日渐强盛。

在后唐,耶律倍不仅受到明宗的礼待,还让他担任节度使。

耶律德光也没有追究逃到后唐的兄长,后来他们之间也常有使者来往,不再有压力的耶律倍又拿起了画笔。

这幅《骑射图》就是他在后唐时所画,上面的题跋为李赞华

《骑射图》耶律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赞华是后唐明宗赐给他的新名字,取“赞美中华”之意,在之前,他还被赐名为东丹慕华。

画中之马头大颈厚,身长肢短,却健硕异常,承继了隋唐五代以来的人马画传统,人马造型血肉俱足。

这样每天吟诗作画的日子很惬意,但命运很快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再次卷入帝位之争。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弑杀刚登基不久的明宗之子后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皇帝。

这让耶律倍非常愤怒,不仅是因为明宗礼待他,对他有大恩,更因为作为儒家文化的忠实拥护者,他无法忍受这种弑君的行为。

他托人报告给弟弟辽太宗:李从珂弑君,应当讨伐他。

后来太宗也确实出兵了,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同李从珂有矛盾的后唐叛将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借兵。

公元937年,后晋皇帝石敬瑭率军围困后唐都城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想要自焚,忽然想起了耶律倍,便召还在洛阳的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

耶律倍不服从,末帝就派人将耶律倍直接杀害,时年三十八岁。

《获鹿图》耶律倍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耶律倍死后,只有一位僧人为他草草收尸。后来,弟弟耶律德光迎回了哥哥的尸骨,追认他为契丹皇帝,庙号义宗

几年后,契丹内部经过一些斗争,耶律倍的儿子继位为辽世宗,并追尊父王耶律倍为皇帝,谥号让国皇帝

之后几乎所有大辽皇帝(包括北辽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嫡系子孙,蒙古帝国的契丹族著名宰相耶律楚材(没错,就是神雕侠侣中的那个耶律楚材),则是耶律倍的八世孙。

4

耶律倍死后,他在中原的画作被人收藏起来,历经战乱,最终藏于宋朝大内皇宫的秘府中,据《宣和画谱》记载共有十五幅。

可惜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后,留存至今的不多。

身为北方草原的民族画家,耶律倍擅画水草放牧或游骑射猎的情景,特别擅长于画鞍马,其画马被北宋画家黄休复“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之态。”

《东丹王鞍马图》

耶律倍也善写契丹文诗歌,金代元好问曾经读过他的契丹诗,并作《东丹骑射》题画诗云:“意气曾看小字诗,图画今又识雄姿。”

文武全才的耶律倍,曾经把汉文《阴符经》翻译为契丹文,促进了中原和北方的文化交流

集藏书家、阴阳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汉学家和画家等于一身的耶律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者,堪称辽代第一位大艺术家 。

只可惜,对于立国不久,急需开疆拓土的大辽国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艺术家皇帝。

参考资料:

元朝,《辽史·义宗倍传》

王玉亭 刘宪桢,《东丹王出行图》中谁是东丹王?

张 婧,《东丹王耶律倍研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常常被人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诸葛亮在三国中的...
原创 我...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姓”的定义并不相同。在现代社会,我们通常是以人口数量来划分的。即那些在人口上名列...
原创 演... 我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演义小说,这些故事不仅被改编成评书流传百姓,还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心中。人们之...
原创 蒙... 公元1616年,辽东建州女真部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经过长期战斗,最终成功统一了东北地区各个女真部...
原创 三...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在历史上屡有体现,父子英勇并肩作战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国时期...
原创 平... 知识是能够改变命运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人会质疑。但为什么并非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因此而发生改变呢? 为...
原创 西... 西方近代崛起的历史叙述,一直强调内因变革,即通过自身文化的变革,西方迎来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大历...
原创 山... 山东省的曲阜,历史上曾是鲁国的都城,还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
原创 老... 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一组历史照片,生动记录了朝廷重要官员袁世凯、那桐等人参加俄国公使璞科第葬礼的情景。 ...
原创 玄... 大唐的辉煌,达到了贞观之治的巅峰,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李世民的卓越治理和远见。贞观之治的缔造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