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蒋济先后担任过九江郡的吏员和扬州别驾等职务。后来,他被曹操征召入幕,担任丞相主簿等职务,逐渐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蒋济不仅深得曹操的信任,甚至在曹丕、曹叡、曹芳等后续皇帝的治下,也始终得到重用。特别是在曹芳即位后,蒋济先是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并被封为昌陵亭侯,继而接替了司马懿的位置,成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从这个角度看,蒋济无疑是曹魏政权中非常重要的一员。那么,既然曹魏如此重用蒋济,他为何在司马懿起兵造反时,选择了帮助司马懿呢?他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
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留下遗嘱,指定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即位。初时,曹爽尚且对司马懿表现出尊敬,遇事多与他商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逐渐为独揽大权做起了准备,他将司马懿晋升为名义上的太傅,实际上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实际权力。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表面上以生病为由暂时回避,但实际上他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反击曹爽的最佳时机。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宣布罢免曹爽等人的职务,蒋济当时随同司马懿驻扎在洛水浮桥。除了协助控制洛阳,蒋济还写信给曹爽,表示司马懿的目标仅是将他们罢免,建议曹爽尽早交出权力,这样可以保全他们的爵位和财富。正因为蒋济的劝告和承诺,曹爽才放弃了抵抗。然而,曹爽一回到洛阳,却未能享受任何荣华富贵。司马懿果断地除掉了这个潜在的威胁,曹爽和他的党羽被捕并遭受三族之灭。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牢牢掌控了曹魏的大权,也为西晋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蒋济之所以帮助司马懿,对付曹爽,部分原因是因为高平陵之变前,曹爽的一些行为已经涉嫌叛逆。曹爽虽然是曹魏宗室,但他种种嚣张跋扈的举动,已经引发了许多人对他的不满。
二
据史料记载,公元247年,曹爽在何晏等人的怂恿下,将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并将自己的亲信和兄弟掌握了曹魏都城的禁军。同时,曹爽还计划进攻蜀汉,发动了兴势之战。然而,这场战役最终以惨败告终,曹爽所率领的十多万大军被王平击溃,损失惨重。尽管如此,曹爽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在饮食、服饰等方面趋近于皇帝的标准,这使得许多文武百官开始对他心生不满,蒋济也因此产生了疑虑,认为曹爽有不臣之心。
曹爽在掌权期间,还经常让心腹丁谧、邓飏等人随意改动律令,蒋济对此深感忧虑,于是上奏朝廷,指出:“吴、蜀未灭,百姓困苦,士兵长期征战,国家律令应该由有能力的人来修订,而不是由一些平庸之辈随意更改。”然而,曹爽的集团对蒋济的意见置若罔闻,这使得蒋济开始与司马懿等人暗中谋划,准备推翻曹爽的统治。
三
相比于曹爽的嚣张跋扈,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则是极力保持低调,甚至称病不问朝政。司马懿的克制与忍耐,最终赢得了百官的同情。曹爽虽然是曹魏的宗室,但他的行为已经危及国家的稳定,必须加以遏制。蒋济支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也是出于对曹爽行为的深刻不满,希望通过剥夺曹爽的兵权来扭转局势。
另一方面,蒋济在高平陵之变后曾向曹爽表示,只要他交出权力,司马懿就不会追究过去的事情。这一说法很可能是得到了司马懿的默许。然而,蒋济并未料到,司马懿在曹爽放弃抵抗后,违背了承诺,并在随后的清算中展开了大规模的血腥镇压。曹爽及其党羽的命运注定悲惨,而蒋济也因此感到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失信,心中充满了愧疚,最终拒绝了司马懿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