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康熙年间爆发鸦片战争,康熙早就赢了。
首先,按照英国当时的实力,虽然在康熙时期完成了“光荣革命”,但国家正在走向快速崛起的快车道。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也很热闹,但“侵华”却遥不可及。
当时英国在亚洲有东印度公司,但17世纪下半叶是奥朗则布统治下的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只是在那里悄悄扩张实力。虽然印度在奥朗则布晚年被撕裂,但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才开始征服印度。
也就是说,相对于道光时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康熙时的英国甚至没有完全得到印度。想侵略中国?简直想都不用想。
更重要的原因是,康熙时代的清王朝,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在装备和战术上,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属于高水平的。
康熙时代是清王朝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升级兵种战术的时代。就军队的火器装备而言,清军的霰弹枪装备虽然有限,但火炮装备却非常强大。当时火器大师戴子研制的“子母炮”等中型火炮,在当时是世界先进水平。费迪南德·南怀仁的传教士也给清王朝带来了重炮技术。再加上明朝遗留下来的“铜心铁胆”技术,清王朝在铸造火炮方面具有当时西方所缺乏的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以低成本快速制造出大量的重型火炮。
在康熙年间的那扎战争中,清军虽然无法攻克索宝,却不得不依靠攻城来迫使俄国投降。但整个战役回过头来看后发现,薄弱的进攻主要是在战术指挥环节,而在清军与俄军的几次肉搏战中,当时的清军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三乱起义和雅克之战之后,清军的精锐力量可以在本土痛打英国侵略者——如果他们敢来的话。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可能真的战争会直接在海上解决:与道光的清军弱小不同,康熙的清军和海军建设不惜血本,尤其是收复台湾省后,已经投降的南明郑家海军也与清军海军组成了空前强大的舰队。
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掌握了明朝传下来的造船技术,可以制造50米长、双层炮台、20多门重炮的大型战船。据清王朝大臣张学理估计,这艘重型战船比荷兰的大型战船还要大,堪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甚至当张学理作为特使去琉球执行任务时,他也只是挑选了两艘战舰。两艘巨型战舰,每艘长56米,携带24门火炮,震惊了当时的琉球和日本。在清朝的海军中,这种大型战舰多达50艘。如此规模的舰队不仅称霸东亚海洋,在当时也是世界顶尖的。
而同样擅长航海的英国人呢?印度还没赢。他们是从半个地球外打来的,装备舰艇没有绝对优势。综合来看,全军覆没是“有希望”的。
但是如果康熙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在康熙年间,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军事世家,经过近两百年后变成了什么样?嘉庆年间,清朝铸造的火炮不如明朝。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枪只能按照康熙七年的图纸制作。更何况水师只剩下一条可怜的小船,根本没办法和别人打。
好好的家业,腐败成了这样。只要清朝闭关锁国的思维不改变,康熙年英国人就算被打扁了,道光年也能轻松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