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这么个情节:雍正皇帝刚上位那会儿,因为西北打仗,国库里的钱都用光了。所以,江苏巡抚李卫接到命令,去查抄了江宁织造曹家,把抄来的东西全拿去当了西北的军费。那时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只是个十岁左右,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呢。
清朝时,江宁织造是内务府在南京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制作绸缎衣服和采购各种皇宫用的东西,给宫里提供布匹和绸缎。虽说他们被称作商人,但加个“皇”字,那身份可就高贵多了。
咱们先来聊聊江宁制造的顶头上司,那就是内务府。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估计都知道。内务府啊,是清朝时候管宫里事儿的一个机构,它的头头的级别是正二品,虽然听起来不算特别高,但通常都是王公大臣来干的,所以实际上地位不低。江宁织造呢,就像是内务府伸出去的一个小手,归它管。
说回正事,江宁织造这个职位,一开始叫“驻江南的织造郎中”,后来才改成“江宁织造郎中”。这里的郎中啊,可不是给人瞧病的大夫,而是个官职。它大概就像六部里各个司的头头,是个正五品的官,说实话,级别不算特别高。
不过,要是咱们就觉得江宁织造地位不高,那就想得太简单了。其实,江宁织造地位可高了,还是皇帝信任的大臣,这个职位大多由内务府的八旗大臣来当,大家把它叫做“江宁织造部院”。在那儿,它的实际地位差不多就排在两江总督这个一品大官后面,这就能看出它有多重要了。
而且啊,江宁织造还有个很特别的角色,他就是皇帝在民间的眼睛和耳朵。这个人厉害着呢,不用通过当地的督抚,就能直接把江南那边的事儿报告给清政府和皇帝。这也说得通,毕竟他是皇帝的亲信仆人嘛!
清朝时候,江宁制造局的第一把手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接着是他爷爷曹寅,然后是曹雪芹的爸爸曹颙,最后这一职位落到了曹雪芹叔叔曹頫的头上。这么说吧,曹家有三代人,四个人都当过这个大官,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可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就没落了,再也没了那以前的风光。
清朝时候,南京是两江地区的老大,江宁织造局就安在南京。南京的丝织手艺特别棒,听说光城里就有3万多台织布机,男女工人加起来大概5万人,靠丝织生活的人总共有20多万,一年能赚1200万两白银呢。
康熙皇帝南巡时,好几次都选择江宁织造府作为他住的地方,而到了乾隆时期,这里就变成了皇帝正式歇脚的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