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重庆是一座城,共有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朝天门是官门,迎客送往的地方,通远门是唯一的陆路门,又叫镇西门,还有什么千厮门,临江门等等,当然,这是古时候的事情,时至今日,许多城门已经不存在,剩下的只是地名以及城门墙下的故事。
有城门都有城墙,冷兵器时代攻城拔寨,发生战事多与城墙有关,比如今天要说的巴蔓子墓的主人巴蔓子,就是因为坚守城墙,留下忠信两全的感人故事,巴蔓子墓也有意思,埋葬在现代大楼底下,位于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负二楼,新华日报旧址,若瑟堂对面。
巴蔓子墓埋葬时间无从考证,但巴蔓子是令重庆人民自豪历史英雄人物,出生在在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有人说巴蔓子的头部埋葬在湖北,身体埋葬的忠县,这里只是衣冠冢,就算是衣冠冢,推算起来,也有千多年历史,说巴蔓子墓是千年古墓,还是合适的。
巴曼子墓又叫将军坟,坟墓为拱形石洞,墓的主体由条石修葺的六角形,顶部圆形,坟墓前面是石砌仿木结构歇山式房盖,正面镶嵌青峡墓碑,上面镶嵌“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几个黑体大字,为民国重修时候题的字,墓总长4.78米,宽5.2米,高2.6米,保存完好。
说巴蔓子墓必须说坟墓主人巴蔓子将军,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内乱,巴蔓子将军遂向楚国求救,并允诺事成之后以出让三座城池作为酬谢,并用自己的人头做担保,楚国便发兵帮助巴国度过危机,按照约定索要城池,巴将军又不忍国土被割让,只能拨剑自刎,割头谢楚,从此留下忠信两全的佳话。
巴蔓子将军割头谢楚的故事,感动世人,自刎过后,巴国、楚国分别对将军进行“上卿”或“诸侯”之礼进行安葬,从明朝墓地再次被发现以后,历朝历代都被巴蔓子将军忠信两全的故事感动,墓地得到很好的保护,最近一次是1922年,有墓碑题字为证。
巴蔓子墓本来保护得很好,为什么现在又处在渝海大厦负二楼的位置呢?从网络上信息看,民国后,先是墓地前公路路基抬高,坟墓被圈地保护,但什么时候建的房子就不清晰了,想轻言细语地问一声,什么时候建设的,当时怎么考虑的,住在上面踏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