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制度多宽松?真正的唯才是举,为啥被后世摒弃
创始人
2025-07-27 07:33:39
0

人才,在某个方面有高超才能的人,便称之为人才。人才对古代君主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君主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任用人才。

可是选拔人才,却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说汉朝时期的举孝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都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俗称为条条框框。

那么通过这些条条框框,所选拔出来的人,当真就是人才吗?这些人才被任命为王朝的官员以后,当真可以造福百姓,为国家出力吗?事实并非如此,所以选拔真正的人才非常困难。

01春秋战国时期,选拔人才压根就没有那么多规矩。

其实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时期,在选拔人才方面,压根就没有那么多规矩,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段时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化现象,俗称为百家争鸣。也就是各个学术的专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任何限制发展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是最为灿烂了,这也造就了无数各领域的人才。比如说改革领域的李悝、卫鞅,军事领域的庞涓、孙膑,法学领域的李斯、韩非。

这些人才的大名,可以说大家是如雷贯耳,因为实在是太出名了。那么是什么样的标准,才选拔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呢?

很可惜的告诉大家,压根就没有什么标准。之所以他们被称之为人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各自的学术领域,做到了顶尖层次。

而选拔他们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谈话。君主根人才的几次谈话,可能就会改变这个人才的一生。

这是一个跟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时代,那个时候只要你有特别的才能,没有必要慢慢煎熬,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成为王国的核心人物。

02庞涓出山后便成了魏国大将军,那么他是靠什么征服了魏惠王?

很多人提到庞涓,第一印象那就是坏蛋。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对于他们这类人来说,压根就没有好坏可论,因为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他们。

庞涓是一个十分励志的人物,他在鬼谷子那里学习了军事理论以后,下山没多久便成为了魏国的将领。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你现在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三年之内做到市里的骨干领导看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战国时期,还真的有可能。

庞涓到底是花费了几年时间,才做到魏国大将军的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庞涓跟孙膑那是认识的,是师兄弟的关系。庞涓毕业的时候,孙膑还在学校里读书。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等到庞涓做了大将军以后,孙膑终于毕业了。而且庞涓深知孙膑的才能,可见孙膑在学校里的表现就很突出,如果是一个还有十几年才毕业的孩子,压根就不会引起庞涓的重视。可见庞涓跟孙膑之间的年级差并不大。

由此可见,庞涓毕业没几年时间,孙膑就已经出山来投靠庞涓了。而此刻的庞涓已经是魏国大将军,那么他靠什么成为大将军的呢?这么短的时间,庞涓所能立的功劳是极为有限的,而且也没有什么记录表明他在这段时间立了多大功劳。

所以由此可见,庞涓之所以能够成为魏国大将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感染到了魏惠王。

魏惠王认为庞涓是个人才,所以庞涓便得到了重用。即使庞涓只是刚刚毕业的学生,那也没有关系。只要庞涓有才能,在战场上历练个几年,一定可以成为中流砥柱。这就是战国时期的人才文化。

03卫鞅刚到秦国,就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

商鞅变法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通过商鞅的努力,秦国变法大成,成为了西方大国,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不过大家知道吗?商鞅可不是秦国人,他是正儿八经的卫国人,所以他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卫鞅或者公孙鞅。而当时的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所以说商鞅一直在魏国效力。

可是魏惠王并不重视商鞅这个人,以至于商鞅最终离开了魏国,前往了秦国。可是问题来了,一个在魏国干过活的人,到了秦国以后,是怎么就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呢?

这是一个谜团,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商鞅根秦孝公有过不止一次的交谈,从而说服了秦孝公支持变法。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

在此之前商鞅对秦国是寸功为立,在魏国也没有什么名气,因为商鞅在魏国也没有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光靠商鞅的几句话,秦孝公就敢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他。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魄力,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能力,只要是个人才,那一定可以得到重用。

在秦孝公的安排下,商鞅与秦国贵族们展开了一场变法与否的争辩,最终商鞅引经据典,击败贵族,打赢了这一仗。

而这以后,为了方便商鞅变法的实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总领秦国上下所有政务军务,俨然成为了秦国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是他们的魄力。

04李斯从一文不名到成为秦帝国的核心。

很多熟悉李斯的人,都知道李斯之所以能够成为秦国的首任丞相,主要就是因为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上来的。

其实任何人成为大人物,都是需要机缘巧合的,而那个年代,这种机缘巧合显得更加容易罢了。李斯刚到咸阳的时候,确实穷的叮当响。

他甚至放弃过咸阳的日子,打算回老家去过小日子算了。可是正如现在在北上广煎熬的漂们,李斯为了未来的一个梦,咬牙坚持了下去。

最终有这么一个机会,让吕不韦认识到了李斯。李斯通过自己的言谈征服了吕不韦,从而成为了吕不韦的下属。

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史记》

可是这不是李斯的最终目的,他的野心很大。通过吕不韦,李斯认识到了当时的秦始皇。在李斯离间六国的言论中,秦始皇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所以即使当时李斯的官职并不高,可是他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这就已经足够了。等到秦始皇亲政以后,李斯立刻像窜天猴一样,一跃而起,成为了秦始皇最核心的重臣。

以至于后来,李斯更是成为了秦帝国的第一任丞相。甚至成为了主宰秦帝国未来的那个人,要不是他,秦帝国或许还真的不会落在胡亥和赵高手里。

由此可见,李斯通过自己的言辞,征服了秦始皇,从而改变了他个人的人生命运。这就是秦始皇时期的用人之道。

05春秋战国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难道真的只是靠嘴皮子?

由上面三位仁兄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庞涓、商鞅还有李斯,他们之所以能够迅速上位,主要都是依靠了自己的嘴皮子。

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看这个人会不会说吗?当然不是这样,君主所听到的,是这些话背后的中心思想。

人才之所以称为人才,当然是在各自领域之中,有一定的学术沉淀和积累。比如说庞涓那就是军事大家,他有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通过这套理论,庞涓征服了魏惠王。

商鞅对自己的变法理论也深信不疑,所以他也说服了秦孝公。而李斯的法家理论,更是那个年代数一数二的水平,自然也能博得秦始皇的信任。

动嘴皮子只是传递思想的一个方式而已,真正能够改变人才命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才能罢了。

不过换任何一个时代,动动嘴皮子,可能都无法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春秋战国的魅力所在。

总结:这么富有魅力的人才制度,为什么后世没有继承呢?

我们会发现,后世有太多的选拔制度,唯一没有的,那就是靠嘴皮子传递自己的才能。后世选拔人才的方法,越来越复杂。

汉朝时期,只要孝顺或者廉洁,那就有机会进入朝廷做官。至于你有没有才能,其实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魏晋时期,只要中正们看中你了,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朝廷官员。以至于这段时期,朝中官员基本上都被大贵族集团给垄断了。

隋唐时期,只要科举考试过关,那么恭喜你,你就可以在朝中做官了。至于你的才能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到国家,那也无法下定论。

我们会发现,后世这些选拔人才的方法,越来越复杂。而且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从小官慢慢做起来,绝对没有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就委以重任的情况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仅仅就是这个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靠嘴皮子上位,虽然看似比较开明,不过对选拔者的要求相当高。

如果秦孝公不懂变法,那他只会觉得商鞅就是个废物。如果魏惠王不懂军事,那庞涓只能在魏武卒军中先做个三五年的士兵。如果秦始皇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那么李斯的那翻言论只会被认为是哗众取宠。

选拔人才的标准必须要统一化,这才能使得人才有积极性。光靠君主的喜好来选拔人才,这的确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毕竟封建时期的大多数君主,都没什么水平。

参考资料:

《史记》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F... 汉密尔顿将从第16位开始比利时大奖赛,他就自己于本周末两场排位赛都在Q1被淘汰向车队道歉。 汉密尔顿...
原创 真... 在平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中,曹操的争议是最大的,后人都说他是一个奸臣,历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
上海老人移民美国回家探亲,刚下... 2022年,一位在异国他乡漂泊了32年的老人刘玉生,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坐着轮椅终于回到了故乡。 本以...
原创 爱... 爱沙尼亚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独立,并被联合国接纳。按理说曾经和俄罗斯都是大家庭...
原创 玄... 帝王无情,当人们控诉李世民杀兄夺位时。没有人会想到玄武门之变也有唐高祖的推波助澜。 人人都知唐高祖最...
原创 李... 隋朝末年,因统治者实施暴政,滥用权力,民不聊生,只好反抗。一时间,天下大乱,战火弥漫,隋朝统治幕起幕...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 ... 一、人民政协成立和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时期 1949年9月至1954年11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时期。...
原创 苏...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1887年8月列宁进...
原创 古...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前两天给大家介绍了潘达于捐献青铜重器——大...
原创 清... 清朝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享年两个多世纪。那么在这样的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里,这些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