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人像我以前一样,从字面理解以为国民党“考试院”仅仅是个负责全国学生考试的专门机构
后来我发现搞错了,“考试院”竟是负责全国公务人员遴选、考核及铨叙(确定级别、职位等)等的最高机构,与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并称“五院”。
1928年9月,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提议“五权分立”,在南京国府设立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及考试院,复出不久的蒋氏表示同意,此制遂成国民党定法。
国民党的“五院”事实上成为了安插国民党元老的所在,比如行政院长期由汪精卫、蒋氏本人出任,立法院长、司法院长、监察院长、考试院长等位置分别由胡汉民、居正、于右任、戴季陶长期占据。
戴季陶负责的考试院下设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以及编译局、秘书处、和参事室等,其中尤以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至为要害,前者负责过程,后者负责结果。
考选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各类考试法规的拟定和主持办理各类考试事宜;铨叙部的职责是负责国民党各级机构及各地方行政机构工作人员资格的审查、考核以及职务等级的评定、调迁等工作。
考试院的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即是通过由考选委员会主持的各种考试选拔人才,然后交由铨叙部任命签发,比如它曾分别于1931年、1933年举办过第一、第二届“高等考试”。
第一届高等考试考场设在原李鸿章南京官邸,考生进场前要经过严格检查以防夹带,整个考试共持续七天,期间参考者的吃饭住宿全在里面,直至考试结束"启闱"后方才 准许出来,然后回去等待"放榜"仪式。
考试第一名者,还会被考试院长特地召见,当即发表职务。比如第一届高等考试"状元",就被戴季陶当场发表为教育部科长,这一举措被称为"钦点翰林"。
"金榜题名"次日,戴季陶还会亲自宴请所有典考官员和考试及格人员,被称为"御赐琼林宴"。
这种类型的高等考试被考试院长戴季陶称为“抡才大典”。事实上,无论从各种名目名称以及本质上看,都颇似明清时代的会试甚至殿试了,由此也足见国民党的迂腐不化。
其实呢,这类通过高等考试而取得行政职务的人员,被分配到各机关后,"多被投闲散置,未予任用",以致他们大呼受骗,屡屡联名上书中央政治会抗议,结果也多是不了了之。
考试院主持的考试类型除了前面所说的高等考试之外,还有普通考试,以及特事特办的特种考试。
参加高等考试者必须拥有大学学历或通过同等资格检定考试,考试合格者可到南京中央各机构任职;参加普通考试者必须拥有高中文化学历或通过同等检定考试,合格者可在各地方机构任职。
总体来说,由于国民党内部根深蒂固又错综复杂的各种乡谊、校谊及裙带关系,各部门单位主官更多愿意任用私人,通过考试院正常考上来的普通公务人员并无太多出路。
另外补充一点,考试院铨叙部的铨叙对象仅限于国民党的非军事人员。军事人员的铨叙工作,由行政院下辖的军政部铨叙厅负责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