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2年西安警方追回李建成墓碑,碑上刻55个字,暴露李世民心事
创始人
2025-07-08 18:33:21
0

2012年,陕西西安,唐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的陵墓文物被警方追回,其中55个字的墓志铭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正是因为这55个字,才帮助历史学家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也让人们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因为墓碑的发现,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在历史上,一直因荒淫无能特点示人的初唐太子李建成,其真实形象又是怎样的?

(李建成墓志铭)

这一切,都要从玄武门事件的主角李世民讲起。

创造的成就与皇权的获得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万人敬仰的一个皇帝,凭借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能力,为唐朝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盛世,因此后世称其是帝王中的楷模。

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有田耕、有饭吃,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勤政务本、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版图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特别是他推行了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廷官职的垄断,给了寒门学子一个入仕为官、指点江山的机会。

(唐朝科举制度)

不仅如此,在登上皇位之前,李世民对唐王朝的贡献也是无人可比。

少年跟随在父亲常驻军中,凭借着有勇有谋的本领,率军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因此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通过夺嫡这种非正常手段,获得了万人仰慕的皇权。

李世民如此的优秀,他为什么没有成为皇位的继承者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都是世袭制,皇权默认由皇帝的嫡长子继承,可是李世民排行老二,因此他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没有皇位的继承资格。

(嫡长子继承制)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直接就将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册立为太子,李建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帝位的继承者。

可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开国太子不能善终的诅咒,特别是那些雄才伟略的君王,他们设立的太子一般很难顺利登上皇位,中途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李建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公元626年7月的一天晚上,李世民去宫里面见李渊,说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与后宫的妃嫔有不正当关系,李渊一听极其生气,让他们二人和李世民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宫里,当面对质。

第二天早上,李建成在入宫的途中,途径玄武门,李世民率领他的亲兵,直接取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性命。两个月后,他逼迫父皇李渊交出了皇位。

(玄武门之变)

继承皇位以后,李世民的表现的确十分优秀,他创建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人忽视了他是通过暴力手段夺嫡、逼宫坐上了皇帝。

历史中的真假李建成

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将李建刻画成为一个胸无大志、整天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形象。

而且还特意夸大李建成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被父亲李渊立为太子。

在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大唐打天下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反而在长安过着悠哉快活的日子。特别是一些史书中,各种贬低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把李世民夸得盖世无双。

(李世民征战图)

其实则不然,李世民的功劳较大的确是事实,但李建成也决非坐享其成。

隋朝末年,因为李渊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受到了隋炀帝的猜忌,从那时候开始他就被迫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后来李渊表面上虽然变得低调很多,但是私下里还是让已经长大成人的李建成秘密结交各地的士族,以备不时之需。

大业十三年,李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都差不多了,正是揭竿起义。

与此同时,李建成也被委以重任,按照李渊的部署,远在河东郡的李建成带着家眷逃回太原,由此可见李渊对于李建成的信任。

(李渊揭竿起义)

李建成带着一家老小到达太原以后,李渊又让李建成领兵进攻河西,还让李世民辅助他。

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不仅立下军法,整顿三军,而且还亲自出面劝说城内的人投降。

当时,李建成只用9天的时间就将河西拿下,除了将郡丞高德儒斩首以外,其他河西百姓都被赦免了,因此李建成的领导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李渊也越来越看好他这个嫡长子。

河西被李家军队占领以后,李渊的起兵造反之路就变得格外顺畅了,他亲自率领主力,直接到达了长安城下。

从太原攻打长安的途中,除了李建成延续了之前不俗的表现以外,李世民也逐渐显露头角。

因此,当时很多战绩的功劳到底是属于李建成还是李世民,无法考证。

最终,父子三人齐心协力进入关中地区,将长安城攻下,紧接着李渊迅速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成为了整个中华大地上最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唐高祖李渊)

第二年,因为杨广在江都政变中身亡,李渊迈出了最后一步,他胁迫杨侑禅位给自己,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李渊对于兄弟二人的不一样的安排

李渊登基以后,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太子。

然而,接下来李渊登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的安排,是导致他们兄弟二人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李建成成为了太子以后,以李渊为首的满朝文武,对于这样一位储君候选人物,自然要加强保护,所以导致李建成不能随便出征领兵打仗了。

(李建成剧照)

然而,李世民则不一样,他的身份只是一个皇子,当时被李渊封为秦王,所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这方面的约束就比较少。

还有早年间,李渊一直把李世民带在身边,让他负责军务,不仅如此,李渊手下其他的一些精锐部队,也基本上都由李世民掌管,所以唐朝的军队中,很多都是李世民的嫡系人马。

接下来的几年,李世民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就,导致李渊对他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李世民)

反观李建成,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京城内,帮助李渊稳定朝政,工作内容也都是围绕一些朝堂之上的事情开展。

虽然,李建成也曾经领兵打仗,比如平定农民叛军、镇守蒲州防备突厥,而且也都大胜而归,但是与李世民比起来,他打的都是比较没有挑战而且比较安全的仗。

李渊出于保护的目的,不让李建成以身犯险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奈何当时李家氏族的人,除了李世民能够带兵打仗,其他人都极其软弱。

后来,李渊也意识到了李世民手握兵权的危险性,开始有针对性地限制他。

可是,由于对于叛军窦建德原手下刘黑闼卷土重来的事情,实在没有合适人选的能够出兵镇压,李渊不得已又把李世民派了出去,最后李世民不负众望,击败了刘黑闼。

(刘黑闼)

可是遗憾的是,李世民还是没能抓住刘黑闼。

逃走了的刘黑闼借着突厥的兵力再次崛起,这一次李渊派了李建成出兵镇压。

李建成的策略与李世民完全不同,他一边进攻刘黑闼,一边联系当地士族,很快在李建成的多方打压下,刘黑闼军队战败,他自己也被手下杀死。

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俩的各种较量

由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早年的一些经历,导致了他们后期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策略手段。

对于李建成来说,因为与各地士族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关系,所以他喜欢用政治手段处理事情,而李世民则更喜欢依靠军队,用拳头说话。

不过,那时候两个人在各方面的实力和表现可谓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

(李世民带兵打仗)

随着兄弟二人都纷纷打败了刘黑闼的军队,有着巨大野心的李世民开始觊觎皇位,就这样,两个人的夺嫡之战,彻底打响了。

最开始的时候,二人的较量都比较隐晦,而且一直都没有产生正面冲突。

可是武德七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李世民与李建成彻底撕破了脸。

当时,李建成了解到李世民在自己的府邸养了很多亲兵和护卫,李建成怕李世民拥兵自重,所以也不断加强自己太子府的军队实力。

(李世民天策府)

随后,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故意抓来了李建成的一名手下,给李建成挖了一个大坑。李世民威胁李建成的属下,故意逼迫他造反。

事情也是按照这个套路发展下去了,可是这个事儿闹到了李渊那里,李渊经过多方调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将兄弟二人都各打了五十大板。

这件事情发生了以后,李世民内心极其不爽,他觉得李渊是有意偏袒李建成,所以他跟李建成的较量就逐渐被搬到了桌面上。

(李建成墓)

刚开始李世民比较占据下风,因为李建成获得很多士族的支持,而且李渊对李建成也比较肯定,很快李建成在京城聚拢了很多人脉和资源,实力不容小觑。

可是,无论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他绝对不会轻易认输,不论是李建成怎么打压他,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倒下。

由于李建成在很多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李渊还故意“拉偏架”,导致李世民的性命一度受到了威胁。

眼看着自己的生存空间被大哥和父亲压榨的所剩无几,最后被逼无奈,李世民策划了一场兵变,打算彻底终结和扭转这种局面。

李建成墓志铭内容预示李世民为人

李世民成为了皇帝,如何处理李建成的家人,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当时,李建成有五个儿子,还有几个女儿,李世民如何处置自己的侄儿成为了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

唐朝尊崇儒家,提倡以孝治天下,不杀人于亲,施仁政,特别强调不绝人之祀的观念。

因此胜利者在击败对手后,即使不能保全他整个家族,但是肯定也会给对手留下后代,不至于让人断子绝孙。

李世民对于这些道理熟知于心,然而他可能是对自己不太自信,或者对当时的形势预测太过于悲观了,总会觉得李建成以前的部下会拥护他的儿子,再一次发动一场大战。

因此,抱着斩草除根的原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没有逃过一死的下场,而且当时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没有成年,最大的只不过十六七岁。

(唐代墓葬考古)

当时的人对于李世民的做法虽然不敢过多议论,可是后人还以批评者众多,因此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

一千多年后,李建成陵墓无意之间被发现,墓碑上的55个字引起了轩然大波,让我们看到了李世民不为人知的一面。

和生前叱咤风云的李建成相比,墓碑上的碑文只有区区55个阳文篆书,寥寥几句交代了李建成生在什么地方,被埋葬在什么地方,里面的内容也没事有什么可值得关注的。

(李建成陵墓出土)

大唐第一位太子的碑文为什么会如此简单,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一手承办的。

当初李世民选择不给李建成留下后代,那么这55个字的碑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唐朝的历史资料中,诸多文字记载对李建成的评价都不是太好,而且还记录了很多李建成,意图加害李世民的细节。

并且,在协助李渊起兵的时候,诸多的功劳都算在了李世民的身上,对于李建成的作用,基本上是只字未提。

(旧唐书)

由此可见,李世民也明白自己获得皇位的手段不是很光彩,所以他有意在淡化李建成的存在。

李世民想想通过简短的墓志铭,让以后人对历史没有办法重提,这样人们就只能歌颂他的丰功伟业,忽略掉他不光彩的过去。

结语

如果没有李世民,李建成绝对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继承人,只能说他命不好,遇上了更能打的李世民。

唐朝持续了289年,一共经历了21任皇帝的更替,计算下来,每个皇帝的在位时间不足10年。

而这21位皇帝中,有16位是通过政变获得皇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唐太宗李世民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罔故伦常行为,对唐朝影响极为深远。

(唐皇宫)

历史是人们回望过去的重要依据,身为九五之尊的李世民想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他治理下唐朝也走向了蓬勃的发展之路。

但是,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他们更加在乎自己的身后名,所以才会让史官按照他的想法记录历史,改写个人的功绩。

但是,文字的描述只是记录历史的一个手段,对于一个人的存在以及他所做的事情,后人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渠道去证实,所以洗尽尘埃,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历史本色。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此中国人威震欧洲,名声不输李小龙,竟是假想出来的,让人哭笑不得! 文|葩姐 在19世纪的欧洲,流传着...
原创 清...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宫女生活在皇宫里命运也是很悲惨。清朝宫女制度,也是对女子无情的摧残与伤害,...
原创 身... 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短暂的一段,却为漫长的历史长河,贡献了波涛汹涌的一幕,短短的三国,涌现出大量的著名...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为何能终结270年的胡人统治?就是换董事长了 与其说是杨坚终结了北周这个公司,倒不如说公...
原创 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已然经历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烽火硝烟之下,战士们身边相伴的没有父母亲人,只有战...
原创 刘... 刘邦不给戚夫人免死金牌或令她随儿子到封地,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根本保护不了戚夫人母子。实际...
原创 傅... 朱元璋麾下的诸将中,傅友德是一个常被忽略的人,开国征战时,有徐达和常遇春的光芒掩盖着他,朱元璋清算功...
原创 1... 1987年,国家总后勤部长洪学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自己主动提出要退休,在快退休的时候,他跟中央建议...
原创 婉... 的确,末代皇后婉容嫁给溥仪,是在1922年,这个时候,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醒醒吧,大清早亡了”。但...
原创 演... 演义里的吕布打不过史记里的项羽?项羽能做到简直天神下凡 不看三国志,也该看过三国演义,咱就看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