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号,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楚风乡韵,传承创新”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位于淮南市洞山中路的淮南市博物馆,领略楚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实践团一行首先探访了特展展厅-----武王墩发掘的部分实物临展。据工作人员介绍武王墩墓系中的一重大发现就是出土的编钟,编钟鸣响千年楚地,四海名扬古楚质造。实践团也在展厅中见识到了武王墩出土编钟,感受到了庄严浑厚的楚文化。
随后,实践团便进入到淮土遗珍常设展厅,其中设有铜器,兵器,铜镜,陶瓷器,玉器和综合类6个单元,集中体现了淮南地区各时期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特征。在展厅当中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发现蔡国和楚国的青铜器显得格外耀眼,将晚期楚都的轮廓描摹得淋漓尽致。
实践团在参观的过程中,兽面纹、蟠螭纹、龙纹、凤鸟纹等一组组精妙绝伦的青铜器,别具风姿。通过一幅幅图画,不仅介绍了武王墩墓目前的发掘过程,也展示了楚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亦有其他各具特色的古文物在不同方面展示着楚文化的魅力。在现场,一件件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文物让人仿佛回到了 2000 多年前的楚国。
淮南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蕴含着楚文化的独有魅力和内涵。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时所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淮南博物馆可以直观感受到武王墩墓的壮观,是促进楚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的交流的重要。(编辑:袁文华 崔洋宇 审核:刘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