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拜大清所赐,准噶尔汗国也似乎成了17、18世纪的世界级强权,否则这就彰显不出康熙和乾隆的军功。准噶尔不好打,但并不意味着消灭它就真能震撼西方和沙俄。因为17世纪末和18世纪,沙俄和欧洲真正在乎的东方强权可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
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人眼中最可怕的敌人还是奥斯曼帝国。1682年底、1683年年初,准噶尔大军还在哈萨克围攻赛里木城时,奥斯曼帝国也开始集结大军,奥斯曼帝国要进攻的那个“略有名气”的城市名叫维也纳。当时整个欧洲的青年贵族都被维也纳之战吸引了目光,因为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已经发出了圣战的号召,因为路易十四一门心思要看着哈布斯堡家的分支被灭,他的疑似私生子欧根亲王都不得不跑路到奥地利助拳。和奥斯曼帝国围攻维也纳相比,当时整个欧洲恐怕都没几个人知道所谓的准噶尔汗国。
关于准噶尔和沙俄谁更强,噶尔丹可没一些网友们那样有自信。噶尔丹反而要靠沙俄的虎皮吓唬满清,1696年春天为了应对康熙的御驾亲征,噶尔丹亲口说出了“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的弥天大谎。要是奥斯曼帝国听了这种说法,估计它会嗤之以鼻,因为几万“俄罗斯鸟枪兵”,奥斯曼帝国还真不放在眼里。1711年6月24日,奥斯曼帝国甚至用20万大军包围了彼得大帝3万8000人的大军。双方交战的结果是彼得大帝依靠了炮兵阻止敌人冲锋,好给自己腾出写遗书的时间。彼得大帝之所以没变成沙俄的明英宗,是因为他的老婆叶卡捷琳娜一世用全身的珠宝换取了他的平安。
准噶尔汗国对沙俄作战,最大的成果不过是1716年的亚梅什湖之战中包围了3000俄军,消灭了其中的2300人。这个战绩也算不错,但和奥斯曼帝国差点拿下彼得大帝比起来差远了,难以给后者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这种战绩并不稀奇,1717年希瓦汗国还干掉了彼得大帝4000人的远征队伍,彼得大帝也没有报复。对于当时的俄国人来说,克里米亚汗国的威胁都比准噶尔汗国大得多。因为后者两三年就要组织一次人马杀进东欧,在沙俄和波兰等国的土地上抢钱抢娘们,是斯拉夫人的噩梦。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还经常同奥斯曼帝国联手对抗沙俄,包围彼得大帝的大军中就有他们的五万骑兵。
康熙雍正时期,中亚中东世界的狠人还有波斯帝国的纳迪尔沙。他和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数场大战,击败、干掉了奥斯曼帝国的土帕尔帕夏。当年就是这个土帕尔帕夏差点干掉了彼得大帝,纳迪尔沙的胜利传出来后,沙俄都不得不向波斯帝国割地求和。在准噶尔汗国的鼎盛时期,它去碰瓷奥斯曼帝国和波斯阿夫沙尔王朝胜利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准噶尔汗国的实力虽然算不上十八线强国,但至少也是三流的。在18世纪的军事变革中,它只能算是三四流的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