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个刁难毛泽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来怎么样了?
创始人
2025-07-07 04:33:41
0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道他的上司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是谁吗?

这个人不得了。

他是钱钟书的恩师,著名的哲学家、翻译家!

他更是与李大钊齐名的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妻子是第一位女党员;

他还是周恩来、朱德、张国焘等人的入党介绍人;

他当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的伯乐!

他的名字叫张申府!

01、 豪门子弟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字申府,河北省沧县小垛庄人。

张申府出生于1893年6月15日,只比毛泽东大半岁。

不过,张申府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张濂和伯父都是晚清进士,一门两进士,显赫一时。

张申府的二弟张崇年是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三弟张岱年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哲学家、哲学史家,被尊为“哲学泰斗”。

张申府本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哲学家、数学家、著名翻译家。

由于张家的背景,张申府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长大后他又接受先进的新式教育。

1914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又转到数学系学习。

张申府在这里迷上了数学,知道了罗素,并率先接受了罗素关于自由和平的学说。

他是第一个研究罗素的中国人。

1914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又转到数学系学习。

北大毕业后,张申府以助教名义留北大工作,教预科数学和逻辑,后任北大图书馆代主任。

02、 刁难毛泽东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借钱凑足旅费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

8月19日,毛泽东抵达北京。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语言沟通不畅的他,只能与蔡和森一起投宿于恩师杨昌济家中前院南房一间客房里(蔡和森于6月25日到达北京)。

北京这座大城市,对于毛泽东来说,开销太大了,哪怕是寄宿在恩师家中,他也不得不谋求一份工作。

这时,杨昌济找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李大钊,向李大钊推荐毛泽东道:

“李先生,我有一位学生从湖南来——毛生泽东。此生资质俊秀,为人勤奋。不知李先生能否为他在图书馆里安排差使?”

杨昌济一推荐,李大钊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杨昌济便领着毛泽东去见李大钊。

很快,李大钊带着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红楼一层西头第三十一号的第二阅览室,让他当图书馆助理员(月薪八元)。

就这样,1918年10月,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实际上,当时主持图书馆工作的并不是李大钊,而是担任代主任的张申府。

也就是说,毛泽东其实就是在张申府领导下工作,张申府是他的顶头上司。

那时候毛泽东在北京非常被人看不起,很多人都不拿他当回事。

而张申府也不例外,张申府眼高于顶,就非常看不起这个土里土气的小老弟,他对毛泽东非常严厉,甚至近乎刻意刁难。

图书馆助理员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登记新到的报刊和阅览者的姓名,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再怎么错,也错不到哪去。

但张申府对毛泽东从来都是不假颜色,稍有错误,就让毛泽东重新填写。

有时候甚至故意挑刺,鸡蛋里挑骨头。 在张申府手下,毛泽东没少受刁难。

更绝的是,张申府后来还煞有其事地对朋友回忆道:

"那是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我属下工作,解放之后,他到处说‘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因为他忘不了我有一次要他重新再填写一叠图书卡片。”

瞧瞧这话说得,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曾刁难毛泽东似的。

实际上,毛泽东确实说过“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但他不可能是“到处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张申府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以毛泽东的度量和性格,他既没心情,更没时间老是提这些小事。

但是,张申府却一直到处张扬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读书人的傲娇劲,满满的都是酸味。

03、 创党退党

张申府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和陈独秀等人一起主编了《新青年》。

1918年冬,张申府又和陈独秀、李大钊联手创办了颇具影响的杂志《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

这可是中国当时最著名的两份刊物,也是中国马列主义的头号宣传刊物,有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两份刊物走上了革命之路,其中就包括毛泽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在上海的陈独秀在给张申府的信中说:

创党之事,只有你与守常(李大钊字守常)可以谈。

由此可见,张申府在当时的作用之大。 很快,张申府与李大钊创立了我党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在发展党员时,张申府首先看中的就是周恩来的同学、天津学生运动和觉悟社的领袖刘清扬,刘清扬后来就成为了张申府的妻子。

而张申府正是通过刘清扬认识了周恩来。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张国焘,就是由张申府介绍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他其实是张国焘入党介绍人。

1920年底,张申府去欧洲教学考察,他先介绍同船去欧洲留学的刘清扬入党,刘清扬成为第一个女党员。

到了欧洲后,他和刘清扬一起成为了在欧洲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入党介绍人。

再后来,张申府还与周恩来一起成为朱德入党介绍人。

也就是说,张申府是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

这三人日后有多显要就不用多说了。

更难得的是,张申府其实就是周恩来的伯乐!

1924年2月,张申府从欧洲回国,来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蒋介石的德文翻译,是我党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

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我党在黄埔军校最高的任职。

张申府还负责黄埔第一期学生在广州的入学总复试(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上海复试负责人正是毛泽东)。

可以说黄埔一期生都是张申府的学生。

张申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时,主任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

戴季陶离开黄埔军校后,张申府任代主任。

新成立的黄埔军校很需要政工干部,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多次叫张申府为军校推荐人才。

张申府马上开出15人名单,第一个就是留欧青年周恩来。

张申府赶紧为周恩来筹集回国经费,并让周恩来赶紧回国。

很快,在张申府的运作下,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这是张申府干得最漂亮的事情之一,这个职位对周恩来太重要了。

周恩来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张申府功不可没!

1925年1月,四大召开,当时正好国共合作,我党准备参加国民党。

张申府觉得要保持我党独立性,坚决反对加入国民党。 会上,因观点不同,张申府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严重争执。

老实说,张申府保持独立性的观点是对的,但不符合当前的大形势,最终他的意见被驳回。

结果,他一气之下表示要退党,周恩来拉都没有拉住。

张申府后来对这段经历有这样的描述:

“蔡和森说我幼稚可笑。我今天仍然记得他的说话。我当时怒不可遏,走出会场。周恩来在大堂过道截住我,跟我说他赞同我的观点,但请求我不要脱离党。以后几个月在北京,赵世炎设法改变我的主意,但我不为所动。这是我的脾性:宁折不弯,或者是我的缺点……周恩来是弯而不折。”

张申府回到北京后,李大钊等人劝他不要退党,他不为所动,生气地说道:

“大多数人赞成我我就干,不赞成我我就滚蛋,就在党外帮助干。”

最终,张申府还是退党了。 这事怎么说呢,说退党就退党,这也太草率了吧!

这也成为张申府晚年最后悔的一件事,但是,这会儿说什么都晚了!

04 、身败名裂

张申府退党之后,和国民党左派爱国将领邓演达、章伯钧、黄琪翔共同创办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今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之前身),人称第三党。

邓演达被暗杀后,张申府先后在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所教的都是罗素哲学或逻辑。

1931年,张申府被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 讲授逻辑与西洋哲学史。

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还有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三位教授。 张申府与他们并称“四大金刚”,是学术界响当当的哲学大师。

1935年冬,张申府与姚依林等共同发动和领导了北平的“一二·九”运动。 意气风发的张申府,是“一二·九”运动游行总指挥之一。

1936年1月,张申府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人创立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这就是民主同盟的前身)。

这下,早就看张申府不顺眼的蒋介石火了。 张申府和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就极为不对付,他之所以离开黄埔军校,就是因为蒋介石从中作祟。

现在张申府又是组织“一二·九”又是成立民盟的,新仇旧恨,终于惹恼了蒋介石。

1936年2月,蒋介石将张申府、刘清扬同时逮捕,被关在安定门内的陆军监狱了两个月,后来还是被冯玉祥保释出狱。

抗战时期,张申府担任过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张申府比较彪悍,一开会就骂蒋介石,蒋介石马上免了他的职,要不是有张治中将军从中斡旋,蒋介石估计要对他下手。

当时光来到1948年10月,此时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很多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解放军即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就在这时,一向反对蒋介石的张申府搞出个惊人之举。

他倒向蒋介石,在《观察》杂志第9期上发表了《呼吁和平》一文。

呼吁和平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居然认为中国的事情都是党搞坏的,党就是“尚黑”,他居然支持蒋介石的“戡乱政策”,呼吁解放军放下武器。

更搞的是,当时连蒋介石都不称解放军是“匪”,他却在此文中骂解放军是“匪”。 这操作,别说旁人看不懂,蒋介石也是蒙圈的。

祸从口出,这篇文章给张申府今后的政治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发出后不久,11月15日,在香港的民盟总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以"张申府之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为由,开除了曾是创始人的张申府的盟籍。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

12月26日,他的夫人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出离婚启事,标题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

刘清扬宣布与倒行逆施的张申府离婚。 张申府一下子就众叛亲离了。

现在问题来了,张申府为何会写这么一篇令自己身败名裂的文章呢?

其实答案就一个字——钱!

后来张申府亲自对人解释道:

“我写这篇文章,赚了3000元。您要知道,当时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教授们那时都断粮断饷,吃饭是一个问题。储安平,《观察》杂志的主编,当时是很著名、很受尊敬的人物,他向我索稿,我怎能拒绝?他的杂志是当时民主刊物中销路最广的,同时一交稿就有稿费。我大概是他稿酬最高的作者之一。”

张申府大概是忘了,有的钱,是不能挣的!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名声臭了大街的张申府赋闲在家,无事可干,他被彻底封杀,想教书都不行了。

这时,张申府和毛泽东共同的好友章士钊遂向毛泽东提起张申府,希望给张申府安排个工作。

毛泽东当时若有所思,说道:

“那是我的顶头上司啊……”

后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自关照下,张申府就被安排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图书馆。

张申府的人生始于图书馆,又终于图书馆,也许,这就是人生。

1986年7月,张申府去世,享年93岁。《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张申府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他的才华,他本来可以作出更大的事业和贡献,最终由于他自身性格缺陷,终于让自己的人生悲剧收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成败,诚不我欺!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2025年全国青少年女子冰球锦... 7月5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女子冰球锦标赛(U18)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挥杆开赛,共有来自北京...
原创 陈... 1940年春,南洋富豪陈嘉庚回国慰劳视察,想促进国共团结,共抗日寇。他先后到访了重庆、延安、缅甸、新...
唐朝热搜词:节度使 说到唐朝节度使,大家第一就会想到安禄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这些唐朝历史热点,那么节度使又是怎么产生的...
原创 正...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无数的武将,演绎了各种英雄的...
原创 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说起北平的和平解放,不得不说傅作义这个人,没有傅作义的识大体、...
原创 此... 从前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清军的入关和农民起义军关系大不大?”一谈到这个问题总有人会把一堆明...
原创 梁... 前言 梁兴初晚年,叶剑英多次派人前来询问,要不要出来当个顾问?梁:给年轻人个机会 主席:梁兴初立了大...
原创 中... 中国的四大死穴,明朝丢了一处,直接灭亡! 在冷兵器时代里,国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难解决。千百年以...
原创 7... 前言 1976年元旦,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全国各大报刊一起刊载了两篇毛主席在十年前写下的两首旧诗词。 ...
原创 阎... 1954年开始,为了铭记先辈们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国家开始筹备授予军衔的工作。 据说当时的评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