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正统皇帝朱由检自杀,接着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多尔衮带着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一起来到北京,明朝在北方的统治彻底覆灭。
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后,其实南方还在明朝手里,南方的实力派们,拥护明朝皇室宗亲朱由崧在南京为帝,史称弘光皇帝。当时朱由崧能依靠的武装,只有“江北四镇”的兵马,四镇首领分别是刘良佐、刘泽清、高杰、黄得功,他们控制着江南地区南明武装。
当清军南下后,高杰在兵变中被杀,黄得功在和清军的作战中战死,刘良佐和刘泽清率部投降清朝,江南地区的明军主力彻底被消灭。
清军进入江南后,开始推行“剃发令”,要当地百姓留辫子,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百姓们拒绝留辫子,但在清军“留发不留头”的威胁下,百姓们只好反抗清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江阴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的领导人,不是什么明朝大官,只是江阴城内很小的三个官员,分别是江阴两个典使阎应元和陈明遇,还有江阴训导冯厚敦,按照品级来推算,他们三人连七品官都算不上。虽然三人的官职不高,但他们不惧清军的入侵,率领江阴的百姓抵抗清军进攻,比明朝不少高级将领有骨气多了,虽然“江阴保卫战”失败了,还死了很多百姓,但也表现出江南百姓反抗入侵的顽强精神。
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清军在江阴死伤七万五千人,还死 了三个王爷和十七个大将。面对这份战绩表,相信只要稍微了解点历史的朋友,都不会相信这个,历史要的就是真实。
第一,清军在江阴死伤七万五千人,这明显夸大战绩了,因为当时清军所有主力加起来可能也就十几万人,其实南下的清军主力不多,大部分都是明朝投降过来的“伪兵”,他们在当清朝的急先锋。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都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后来率兵投降清朝,接着他们担任清军南下的主力,虽然他们打清军不行,但打自己人却厉害,南明几个小朝廷都被他们打败。
“萨尔浒之战”是清军前期最关键的战争,也是这场战争,清军打败明军,使明朝之后一直处于战略防御状态。在这场大战中,为了对抗明朝的十多万大军,努尔哈赤集结了全部家底,一共也只有六万人不到,说清军在江阴死伤七万五千人,所以很难让人相信。
第二,清军在江阴被打死三个王爷,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在正规历史上面查证,根本说不出那三个战死王爷的名字。当时攻打江阴的,确实有三个清朝王爷,分别是尼堪、博洛、孔有德,其中尼堪和博洛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孔有德是和吴三桂一个级别的汉人王爷,但他们三人都没有在江阴被打死。
在和明军作战中,清朝一共只死了两个王爷,就是尼堪和孔有德,而且还都是被李定国打死的,孔有德死在桂林,尼堪死在衡阳。也是打死了两个清朝王爷,李定国才被称为明朝战神,说他这两次胜利,是明军自“萨尔浒之战”后,对清军最大的两场胜利,比大名鼎鼎的袁崇焕厉害多了。
之所以有这份战绩表,只是想说明江南百姓反抗入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