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正式赴港上市。根据介绍,其专注于保险交易全生命周期提供AI解决方案,聚焦在AI承保解决方案及AI理赔解决方案。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底,暖哇科技的解决方案已经被90多家保险公司采用。从业绩上看,暖哇科技收入增长比较迅速,亏损也在逐年收窄。
这也让保险科技公司的六年上市之路再添新的案例。那么,保险科技上市的赛道拥挤吗?
健康险
不久前,暖哇科技CEO卢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要在保险业真正做出科技价值,健康险是最具潜力的切入点。相比其他传统险种,健康险更易被数据和科技重构,且与人的联系更紧密、需求更高频,因此是科技驱动保险创新的最佳场景。
健康险被视为保险市场的未来增量所在,也是痛点集中的领域。这里面既有产品与需求的错配、低价产品的可持续性,以及跨领域衔接的不顺畅,包括医疗数据尚未有效打通、大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
因此,健康险做到有的放矢,离不开科技赋能,特别是AI在核保、理赔和全周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或者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体验,或者精准识别。
回顾这些年,健康险的创新产品尤为出圈,从百万医疗险到遍地开花的惠民保,都曾在不同时间段部分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再往后,健康险一定是分层的,高端医疗险和普惠健康险都有各自广阔的市场,科技在这期间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可限量,这也是所有保险科技公司的共同机会。
上市路
2020年,慧择登录纳斯达克,成为“保险科技”第一股,不过股价随后便陷入长期低迷。紧接着,水滴在纽交所上市,股价也复制了慧择的轨迹,同样长期低迷,距回到发行价遥遥无期。
慧择和水滴的上市表现,打击了保险科技公司,或者主打科技牌的保险中介公司的上市梦。至此,在长达五年时间里,再无上市消息,万马齐喑。
直到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元保在纳斯达克上市,结束了保险科技公司蛰伏的日子。而且,与慧择和水滴市值大幅缩水不同,元保市值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一举改写了新的上市叙事。
不旋踵,小雨伞母公司手回集团也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不过,手回的股价逐步走低,没能接住元保的势头,重复了慧择和水滴的老路。
事实上,泛保险科技公司上市破发和股价跌跌不休,见怪不怪。盖因市场已经对保险科技免疫,穿透其所谓的科技厚度,底层商业模式仍然是中介平台。既如此,那么撮合交易仍然是其商业本质,要么具有规模优势,要么具有成本优势,最终进一步穿透,还是佣金驱动的销售模式。而这,是过去两三年“报行合一”政策落地的最大冲击对象。当同质化、内卷化的佣金价格战被约束,叠加流量见顶并且日益昂贵,保险中介平台似乎优势顿失,增长显露疲态。
真科技
鉴定保险中介平台是不是保险科技公司,只要看其收入的构成就能知晓一二。数字不会说谎,佣金收入和科技服务收入孰高孰低,孰是大头孰是末流,直接看百分比,答案就在谜面之上。至于公司玩的文字游戏,以及看似惊人的增长率,都是刻意营造的数字幻觉。离开基数和体量的增长率,都是“耍流氓”。
在手回后面,还有多次向港交所递表的圆心科技、已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的i云保、二次递表的轻松健康,等等。谁是真正的科技赋能,谁只是在玩科技噱头,市场会用脚投票。在顺周期的时候,资本可能选择漫灌,哪怕科技属性不强,概念属性强,也会乘势而上。然而,逆周期的打法完全不同,资本会选赛道,会选自己看得懂的赛道,而这时的保险科技公司,就必须拿出科技赋能的真本事,切实能够利用AI等前沿科技,解决保险业长期以来的需求痛点,助力保险公司设计出更普惠的产品,更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而不只是简单获客和转化。
在强监管和流量见顶的背景下,真正的保险科技公司脱颖而出,真正用科技为保险公司打造链点、打通堵点,才是资本市场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