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政府如何储存粮食?
创始人
2025-06-08 04:02:21
0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因此农业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的发展以及粮食产量的提高。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陈化的问题,宋政府对于这一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粮食陈化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虽未霉变,但由于酶活力减弱,呼气降低,原生质体萎缩,物理、化学活性改变,生活力减弱,利用品质和食用品质劣变,这种粮食由新到陈的过程称为粮食的陈化。

陈化后的粮食香味会丧失,口味变差,严重时时甚至不能食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粮食的浪费和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固。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白两宋时期粮食陈化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决这一问题。

二、宋代粮食陈化的原因

1、粮食产量增加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统一的历史环境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人口的增长。同时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将无主的土地分给百姓,让百姓迅速的安稳下来。随着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随着占城稻的普及和推广,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到南宋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当时的粮食亩产平均可达两石,宋代的一石年产约为59.24千克,一斤约为640克,那一石的产量就在92.5斤,较隋唐时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经济发达的宋代,粮食的产量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优良表现,但粮食产量过多也会带来困扰。一般水稻的保质期约为两到年,之后就无法食用,且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粮食的保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宋代出现粮食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水患、火灾频发

宋代水患较为严重,北宋时平均每2.4年就有一次黄河决口。在两宋的320年里共发生水患灾害465次。史料记载“至和二年八月七日,权三司使韩绛言“近日雨水,诸仓场斛斗浸湿不堪””这些水害使得粮仓大量进水,粮食泡水后无法长久保存,造成粮食陈化严重,不利于粮食的储存。

另一方面是火灾的频发,如果说水患是自然灾害,那火灾更多的是人为灾难。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封、临安、广州、泉州等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都市,汇聚了大量的人流,同时宋代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界限,加上早市、夜市等生活方式,木质化的房屋结构容易引起火灾。

《宋史?五行志》记载大的火灾有200多次,东京开封大火多达44次。城市周边的众多粮仓,成为火灾肆虐之地,导致粮食大量被烧毁。未被烧毁的粮食其储存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因高温会促进粮食呼吸,加速内部物质分解,粮食陈化的速度加快。

3、粮食制度不完善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所在,从收、储、管理、发放都有着较为严格的程序。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粮食的储存和管理因封建制度而有了滞后性,无法快速的解决问题。

政府在各大城市州县都建有大型粮仓,尤其是北宋的开封和南宋时的临安,更是粮仓众多,有常平仓、义仓、丰储仓等。粮食储存多为窖藏,储存量较大。但在地下相对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粮食的长久储存,潮湿的环境会使粮食含水量增加,呼吸加快,陈化速度加快。

宋代管理粮食的机构叫粮料院,在仓储管理上缺乏一套科学的监管和制约机制,导致国家粮仓囤积大量的粮食,但各地方部门不敢擅自发放,超期储存致使粮食陈化,不能食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三司使程琳上疏:“今同、华沿河州军,积粟至于红腐不敢而不知用”。

超期储存和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地区“米贮仓五年半,陈不堪食”,这也是宋代粮食陈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反映出宋代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4、人为的破坏

粮食的征收过程中,一些农户将水、糠等物质加入其中,增加粮食重量,获得更高银钱,这使得粮食在密闭的空间中因水的作用滋生大量的微生物,部分的霉变会加剧粮食陈化的速度。

北宋因开封地理位置,每年需要从苏州、湖州运送大量的粮食,在这一过程中,掺假行为也是较为严重,“绍兴二十一年七月二日,上谕宰执曰“漕司米纲,近年多差本司使臣,往往作弊,致湿恶腐坏””这些里面掺杂杂质的粮食不到一年就陈腐变质,无法食用。

三、宋政府的应对措施

粮食陈化虽无可避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减缓粮食陈化的速度。宋朝政府通过精建粮仓、曝晒、完善管理制度、赈灾放粮和以陈带新等方式有效减缓粮食陈化,提高利用率。

1、精建粮仓

粮仓的修建主要是储存粮食,仅开封就有粮仓25所,存量400万石。保存的方式就是对粮仓进行精建,在储存的功能之上优化防潮、防腐、降温等功能。

宋仁宗时《天圣令》里规定:“诸仓窖,皆于城内高燥处置之,于仓侧开渠泄水,兼种榆树柳树,使得成阴。”首先要建在高处,种植柳树,避免水土流失;为保证干燥,还需要在两边修建排水渠,防止地下水渗透。在窖内地下铺设地砖再铺设木板。

在放入粮食前还在底部铺设厚达五尺的槀草防潮,每年会定期拨钱用于粮仓的日常维护,这些措施说明宋朝政府关注粮仓修建和管理。

2、日光曝晒

粮食陈化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曝晒,这种方法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宋时实行科学曝晒,曝晒时粮食的干湿情况、季节、温度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受纳粮纲应摊晒者,自三月至八月终,温润,限两日,湿,加一日”负责的官吏根据指导即可合理安排时间,让粮食在日光下去除湿度,保持种子本身的活性,增加储存时间。

3、完善管理制度

在人口密集区和城市设立“潜火队”主要负责城市灭火,在《东京梦华录?防火》中记载在高处设立望火楼,专人负责,下有专业的救火队,有专业的设施和工具,再配合各个开封府部门和百姓,及时扑灭大火,有效防止粮食焚毁。

不断完善粮食储藏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粮仓进行检查,保证粮食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将官员的政绩和粮食的好坏直接挂钩,由此让官员不敢心生懈怠。

对执行不力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宋英宗治平三年“夺监富国仓屯田郎中万及一官,内殿崇班王从谨皆勒停,坐受米湿恶,坏十八万石也”对各项检验优良的升官进爵,激励他人。

针对人为掺假致使粮食陈腐的行为严厉打击,一方面惩处农户,根据情节轻重处罚,轻则杖100,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严厉制裁,轻则罚俸、降级,重则罢黜,移交大理寺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死刑等,通过这些处罚措施震慑不法商贩和假公济私的官员,对粮食的合理储存起到积极的作用。

4、赈灾放粮和以陈带新

北宋为防止武将专权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在中央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设置通判监督,这些措施有力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治。在需要赈灾时直接由中央决策是否发放,能够缓解对地方的破坏。

在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时,宋政府一方面修建常平仓等储藏,定期检查和维修,另一方面为防止粮食陈化变质,会赈灾放粮,将陈粮廉价卖出或是无偿发给灾民。宋仁宗时陕西大旱知凤翔府陈希亮调发仓粟12万石赈济灾民,解救了百姓,处理了陈粮,稳定了陕西地区的安稳。

同时对仓储的粮食进行定期更换,用新粮替换旧粮,避免粮食浪费和损耗。这些旧粮并不会无端进入市场,而是用于平抑粮价,保证粮食的价格统一,打击灾年趁机高价卖粮的大商人和大贵族,也避免了粮价上涨或下跌对百姓的二次伤害。若粮食没有售出,则会充当作为军粮,不会让粮食无端浪费。

“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的增加和避免粮食陈化一直是人们关心,也是影响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宋政府通过精建粮仓、曝晒、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宏观调控等措施有效减缓了粮食的损耗,为宋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也为宋代繁荣的文化创造了条件,粮食储备和减缓粮食陈化的措施对宋代的稳固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州学刊》张显运 2014.

[2] 《常平仓研究》 张敏

[3] 《宋史》

相关内容

黄山两日游攻略及费用明细,...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2025-09-16 09:05:17
江西婺源玩4天最佳行程推荐...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江西...
2025-09-16 09:05:02
世锦赛女子链球摘铜,张家乐...
9月15日,世锦赛女子链球决赛中,赵杰、张家乐分别以77米60、7...
2025-09-16 09:04:50
重庆旅游4天旅游路线,国庆...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前往山城重庆,开启一场为期四天的...
2025-09-16 09:04:18
原创 ...
1948年10月初,东野主力围困锦州,迫使这座城市陷入孤立。与此同...
2025-09-16 09:04:04
原创 ...
大家都知道,陈毅陈老总以性格直率著称,时常说出让人意外的惊人之语。...
2025-09-16 09:03:46
原创 ...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很...
2025-09-16 09:03:35
原创 ...
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
2025-09-16 09:03:33
原创 ...
在《隋唐演义》的高潮部分,李元霸凭借其横扫战场的惊人武力成为了众人...
2025-09-16 09:03:31

热门资讯

原创 【... 赛马权威发布 微信公众号:第一赛马网 NO.2479- 编辑:BON 校对:Huxley 监制:Pe...
原创 连... 好的,我会帮你逐段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有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让内容更饱满。以下是改写后的版...
原创 周... 提到“西行”,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唐玄奘的西天取经之旅。这个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几乎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
原创 杨... 1982年,欧阳毅结束了他辉煌的革命生涯,从炮兵副政委的位置上退居到人大担任常务委员,这为他几十年的...
原创 李... 一、才华之争 唐朝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最终败给了秦王李世民?从总体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原创 李... 隋唐乱世中,英杰辈出,然而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李元霸。 他如猛虎下山,以无敌之姿横扫战场,无...
原创 李...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表达了他对恢复北地、统一中原的豪情...
原创 本...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三大江河源头,也是中朝边界的重要界湖。它不...
原创 李... 广平城东二十五里,李庄村坐落于此,这里是陈友谅后人的发源地(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之前的文章《李庄村奶...
原创 李...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之一,他不仅以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著著称,还与白起、王翦、廉颇并列为“战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