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教你“吃饭识人”,饭桌上若是有这种行为,断不可深交
创始人
2025-06-07 22:33:36
0

人们会指责晚清当政者的不作为,他们懦弱,他们自私,他们狭隘,他们自大,他们拒绝进步,他们甘愿挨打。但是不是所有做官的人都是这副嘴脸的。在晚清的这些官员里,仍然有勤勉做事,心系百姓之人。但因为他们的地位低,讲话分量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朝没落。

还有一些官员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有赞扬的,也有抨击的,甚至是很极端的两个极端。比如李鸿章,比如曾国藩。曾国藩是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到如今,仍然饱受争议。他的功过,人们的评论不一而足。但是刨去他的政治不谈,他个人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在如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有人说,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应该读读曾国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曾国藩是有名的清廉公正之官。他有一套自己的为官理论。比如说他认为当政者应该谦逊有耐心,不以地位之高而倨傲自自满。当政者应该崇俭拒奢,应该以身作则等等。他的这些为官之道,让他从一个小官做到了一个大官,是现代职场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是清朝一大重臣。

曾国藩的职场成功,还有依赖他的细心。曾国藩心细如发,他很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从细微处观察别人。有一次,他就仅凭一个人吃饭的细节来识人的。

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曾国蕃带军队的时候。有一天,士兵报告说有一个老乡找他。于是,曾国藩接待了他。这个自称是曾国藩老乡的人想要来投靠他。他恳求曾国藩收留他,他说自己很能吃苦,而且可以不要工钱。他的话让曾国藩很感动,他觉得他很朴实,他愿意收留他,让他跟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一顿饭的功夫,这个老乡就露出来马脚,最后只拿了一点钱,被曾国藩打发回家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老乡在吃饭的时候很挑三拣四。因为物质短缺,军中的粮食都是出粮,吃不习惯的人,是难以下咽的。这个老乡就把粗粮一粒粒地挑拣出来。在军队,这个哪算什么苦呀,有的吃不错了,但是他还这么地挑剔。还自夸自己可以吃苦耐劳,显然是夸大其实的,一点也不诚实。所以曾国藩想想还是打发他走了。所以,如果看见这篇文章的你,在你的饭桌上也出现过这样的人,你要好好仔细考察一下他,千万不可以深交哦。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西汉时期的一场皇宫宴会上,汉惠帝刘盈正准备举起手中的酒杯时,母亲吕后一挥衣袖,竟将酒杯打落在地,随...
原创 朱...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共计有494位帝王。如果说其中有一位最具励志性质的皇帝,朱元璋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原创 高...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许多人都曾经看过。电影中的主人公李侠在敌人重重包围的心脏地带英勇奋斗,他...
原创 是... 秦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极短的一个朝代。由秦始皇亲手创建的庞大帝国,在他去世后仅仅三年就迅速瓦解...
原创 明...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总字数相近,每段保留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 --- 刘邦和吕雉是中...
原创 戴... 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包括了一些细节描述,确保语义和信息不变: --- 戴笠的死亡与戴家命运的转折 ...
民国时期外国侨民在哈尔滨过圣体... 民国时期外国侨民在哈尔滨的圣体节历史老照片 19世纪末,沙俄与清朝政府签署了《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
原创 明... 好的,我会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字数也不会有太大...
原创 红... 文 | 徐 来 编 辑 | 徐 来 《——·前言·——》 1942年7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
原创 抗... “刘志坚一定要救出来!哪怕救不回活的,死的也必须带回来!” 这是1942年的某一天,刘伯承罕见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