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考试时带着36个馒头,边答题边吃,康熙见后钦点他为状元
创始人
2025-06-06 15:03:32
0

状元,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荣誉,无数读书人为之发愤图强,但能获得此称号的人不多。清朝的李蟠就是其中之一,他还有一个外号——“饽饽状元”。

李蟠,字仙李,号莱溪,江苏徐州户部山人,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父亲则是南明小朝廷弘光年间的拔贡。他自幼天资聪颖,28岁入泮为博士弟子,36岁中举人,要知道当时很多人念了一辈子书都不能中举人,所以他这个年龄并不算大。

康熙三十六年,43岁的他参加殿试。清朝的殿试主要根据考试者的书法定优劣,原本只是要求答卷上形式上的整齐,因中年的康熙爱好书法,于是读书人都勤学苦练书法,对当时状元的选取有很大的影响力。殿试的考试时间为一天,考官怕考生肚子饿影响发挥,遂同意考生带部分食物进考场。

家境贫寒的李蟠无法像富家子弟那样带精美可口的点心,只能带馒头,于是他扛了一袋馒头,共36个,进入考场。考官和其他考生都很惊讶,考官不想让他进考场,但考场未规定考生携带食物的多少,考官只好作罢。

考试快结束时,李蟠还未写好答卷,他不慌不忙,甚至还拿出馒头一边吃,一边答题。康熙忙完政务后,前来察看举人考试的情况,发现唯有李蟠还在作答。很愤怒,认为监考官是在给李蟠“开后门”,准备去找麻烦。当他看见李蟠的答卷时,很惊讶,李蟠不仅字迹工整,对清朝的吏治等方面有独到见解,遂等李蟠考试完,想看看这个看门学子到底有何本事。

看完李蟠的答卷后,康熙很高兴,钦点他为新一届的状元,任命他为翰林院修撰。

康熙三十八年,李蟠担任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刚正不阿,坚持为朝廷选拔有才之人。他为人清高,不收受贿赂,遭到一些落举之人的嫉恨和诽谤。再加上他不逢迎权贵,遂有人传播谣言说他在乡试中徇私舞弊,以此来中伤他。谣言传到康熙那里,他便让这些举人重新参加考试,结果这些考生全部高中,谣言不攻自破。

但李蟠徇私舞弊的谣言在京城中闹得很大,迫于舆论压力,康熙流放李蟠至沈阳,3年后才回到徐州。康熙南巡时,想再次任用他,他已无意仕途,婉拒了康熙,终身未再做官。

回到家乡后,李蟠整天吟诗作赋,将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抱负的惆怅写在诗词中。如《户部山探梅》:“空山多伴已多年,独有寒梅伴我妍。疏影偏宜闲散地,幽香不到艳阳天。含苞带雨未相问,露蕊临风倍可怜。纸账夜深还入梦,罗浮只在一灯前。”

雍正六年四月初一,李蟠去世,享年74岁。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三国志·战棋版》PK7黄天蔽... 哈喽大家好啊,刚刚三棋官方发布了PK7新剧本黄天蔽汉的赛季介绍,快跟着随风的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新武...
原创 二... 1946年的东京街头,一群身着旧式和服的少女排着队走进区政府。她们平均年龄不到14岁,稚嫩的脸上满是...
原创 解... 明末清初的八旗制度可谓是东亚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这一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明王朝的末期,由女真族...
原创 三... 曹操为父报仇,东征徐州 在曹操为父报仇的东征过程中,徐州牧陶谦面对曹操的大军,无力抵挡,只能听从糜竺...
原创 中... 公元前1046年,武王击败商朝,正式建立了周朝,并对数百位参与战斗的诸侯进行了封赏。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创 从... “军阵”一词,通常指战场上军队各个战术单位的排列与站位,也包含了各战役单位的战斗部署及作战方案。古人...
原创 清... 皇贵妃——明清后宫中的特殊地位 皇贵妃,作为明清时期后宫中一种独特的妃嫔等级,其地位仅次于皇后,拥...
原创 李... 聪明的人,无论在哪里,总会赢得他人的喜爱。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7岁时,他通过做...
原创 1... 1997年2月,北京的韩国大使馆一时成为了全球媒体的焦点。朝鲜高官黄长烨带着助手走进大使馆,申请政治...
原创 刘...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古语揭示了历史的残酷现实,尤其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