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卸磨杀驴”,李卫最初出四王府,从潜邸奴才摇身一变踏上仕途,皆因雍正认为年羹尧难以把控,令李卫去监视,将其一举一动时时密信告之。故而李卫起家,始于
“眼线”
。西北烽烟止熄后,年羹尧迅速沦为众矢之的,终被赐死,而在这个过程中,李卫也没少推波助澜。前有高福,后有年羹尧,正所谓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李卫虽忠心不二,但是为了保命,也不得不摆了一道套路。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荣升巡抚,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明面上卖力推行摊丁入亩,暗地里却开始不守规矩了,致使清流李绂都上奏折参他
“阳奉阴违”
。且看雍正带着张五哥、刘墨林微服下南京时,也坐实李卫抗旨。张五哥回禀侍卫刺探的消息,
“皇上,李卫这会不在府里,李卫发落完公事,就换上便服,跟着随从到另一个地方去了”
,雍正面露不悦,
“什么地方”
,
“好像是南京城里一个有名的歌姬的家里”
。
不止寻花问柳,李卫还经常大张旗鼓的在巡抚衙门拉戏台,公然听大戏唱小曲。而这两样,都是雍正大行整饬期间,明令禁止的,这般公然抗旨阳奉阴违,也就李卫一人。但是,雍正竟然只是佯装发怒,
“你知道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还有脸让朕帮你瞒着,你以为还是在潜邸当奴才啊!你现在是万人瞩目的封疆大吏,胸无大志”
。跪在一旁的李卫,虽面露难色,其实心中乐开花,他要的就是这一句
“胸无大志”
!
李卫看的非常清楚,他狗儿,和高福年羹尧在雍正眼里,都是一样的奴才,只是水准有高低。但有一铁律是不变的,那就是尽忠听命的同时,还得让主子放心,这里面的学问就太大了。但李卫很高明,他直接
“授人以柄”
,表明自己可控。手下太完美,就会令人忌惮,进而起杀心,而胸无大志的评语,足以保李卫一世荣华,这句话的弦外音即是
“你安全了”
,这一点细细品味起来,颇有邬思道指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