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伪装成教师潜伏在湘西山村学堂的臭名昭著的土匪首领曹振亚,带领着一千多名土匪,在湘鄂边界的九龙山策划并发起了一场反革命暴动。此次暴乱由他亲自指挥,手中握着一叠空白的委任状,迅速将手下的土匪划分为三个师,并任命了众多中将、少将以及团长。当这一消息传开,土匪们纷纷欢欣鼓舞,在山洞中开怀畅饮,宴席上猪肉牛肉堆积如山,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直到大家醉得无法自控,仍然沉浸在庆祝的氛围中。
然而,曹振亚的目光在宴席上停留在了第三师师长朱凡甫的美丽妻子刘十八身上。两人眼神相对,瞬间心照不宣,私下里已悄然勾结。于是,他们开始频繁向朱凡甫敬酒,并巧妙地将他灌醉。趁机找借口去上茅房,两人偷偷溜出了山洞,来到了附近的树林中私会。让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朱凡甫的警卫傅兴周恰巧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决定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
当朱凡甫最终得知真相时,他的怒火几乎无法遏制,愤怒之下立刻带领自己的卫队捉住了曹振亚和刘十八。曹振亚的侄子、第一师的师长曹子西急忙赶来援救。双方土匪站成阵形,弓箭弯得如满月,刀尖碰撞在一起,随时都可能爆发激烈的械斗。经过曹振亚的小姨太宋氏的劝解,双方土匪终于做出了勉强的和解,但这一场所谓的“盟约”早已名存实亡,无法挽回土匪之间的裂痕。
与此同时,侦察兵彭玉山乔装成挑夫,从曹振亚的住处成功盗取了关于土匪行军路线的重要情报。经过一番传递,这份情报最终送到了相关部门。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曹振亚的覆灭,为土匪的末日敲响了警钟。
当朱凡甫愤然离开,准备北上回湖北宣恩老巢时,途中他遇到了一支解放军驻守的补给站。看到解放军兵力不多,朱凡甫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抢劫。然而,解放军早已根据彭玉山的情报设下了埋伏,并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朱凡甫命令自己的儿子朱怀玉带队攻击补给站,而自己则站在一旁静静观察。他原本计划埋伏曹振亚的解放军,在得知朱凡甫的土匪即将到来后并未作激烈抵抗,而是故意撤退。朱怀玉误以为解放军已败退,于是急忙指挥土匪进入,准备抢夺物资。
然而,当朱凡甫带领部队进入补给站时,四面八方突然响起了猛烈的枪声。原来,解放军早已设下了陷阱,准备一举歼灭这群土匪。朱凡甫和手下土匪拼死突围,最终损失惨重,只能带着残部撤入了八大公山的密林中。解放军一路追击,最终来到了八大公山,但未曾找到朱凡甫的踪迹,却意外发现了逃出的彭玉山。
与此同时,曹振亚带着他的队伍从南方向北撤退,与朱凡甫的队伍错过了交锋的机会。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百姓纷纷逃离家园。为了防止挑夫逃跑,挑夫队被夹在两支土匪队伍之间。天降暴雨,道路泥泞不堪,土匪队伍行进缓慢,无法前进。谭楚堂的二师是由国民党残余军组成,人数众多,但他对被任命为二师师长一职心生不满,甚至对曹振亚的指挥心怀怨言。
经过几次激烈的争论后,曹振亚无奈地决定让谭楚堂继续留在队伍中。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平息队伍内部的矛盾,曹振亚决定任命几位重要人物为中将,从而暂时遏制住了土匪之间的内部分裂。然而,随着朱凡甫和解放军的进一步冲突,曹振亚部内部的裂痕逐渐加深,成员之间的冲突也愈发频繁。特别是在神州村,他们原本期待的战利品和女性变成了空欢喜一场,群众早已提前逃散。
此后,曹振亚继续带领队伍深入,然而他与谭楚堂的关系日益紧张,土匪内部的纷争和争斗愈加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的发展逐渐让原本可能通过合作抵抗敌人的局面,最终以土匪自乱阵脚,毫无结果地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