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欧洲,一片狼藉,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数十年的辛勤付出被摧毁,各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食物短缺成了普遍现象。数百万人甚至在慢慢饿死。
这样的情况在西欧特别严重,而东欧传统的粮食来源也因人为因素受阻,使得资源匮乏更为突出。
在战后的1947年,整个欧洲依然没有生机。
英国本来寄予厚望,但即使庞大的殖民体系也无法再次崛起,其他国家更是一片哀鸿遍野。唯一有实力救援的是美国。他们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输送了贷款、设备、原料和技术,总额约130亿美元,折合现在超过一千亿美元,其中九成近乎是无偿援助。
这个援助当然是出于人道主义,但美国的动机不仅是出于道义。
他们看中了更广阔的市场。一片奄奄一息的欧洲并不具备购买力,而培育市场是更高层次的考虑。他们用犹太人的经商智慧来解释这种做法:一个犹太商人帮助了穷亲戚开店,开始免费提供商品。
随着生意好转,亲戚也成了他的客户。美国如同这位商人,不仅帮助欧洲,也在培育新的客户。
同时,这项援助也有遏制共产主义传播的意图。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共产主义倾向,苏联也开始在欧洲施加影响。
美国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将援助名单排除了西班牙等国,更注重对英法等核心国家的支持,而东欧则逐渐被边缘化。
这些帮助不仅解决了欧洲的紧急问题,也推动了美国的全球战略。
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也验证了“舍得才能得到”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