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禩下令“百官跪迎”年羹尧,意欲何为?背后另有高人
创始人
2024-06-28 16:07:26
0

原标题:雍正王朝:胤禩下令“百官跪迎”年羹尧,意欲何为?背后另有高人

导读:用战争来转移朝堂之内的反对声音,乃系历朝历代之帝王用以维护皇权统治的惯用手段。雍正皇帝登基之初,统治根基未稳,关于其“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在皇八子胤禩等人的恶意传播下对雍正皇权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

在此关键时刻,雍正皇帝迫切需要一场战事来转移对其的质疑声音,树立自身皇权的绝对权威,为财政改革、吏治整顿乃至民族政策的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康熙朝并未收拾利索的西北地区,战乱再起,给了雍正皇帝一个绝佳机会。

让年羹尧挂帅完成如此重要之带有政治目的的平乱任务,既有雍正皇帝的积极考虑,又有其无奈成分。但不管如何,年羹尧未负皇恩,用一场阶段性胜利为雍正皇帝长足了脸面。

闻听西北大捷,雍正皇帝喜极而泣:

“西北的军事终于大功告成了,先帝的遗愿朕完成了一半,下一步就能腾出手来,推行新政了!召年羹尧进京,朕要重重的封赏他,要天人下都看看!”

雍正皇帝之“给天下人看看”,在雍正皇帝发给年羹尧的谕旨中,再次出现:

“听到你平定西北的消息,朕不胜欣喜,你是朕的恩人,更是我大清的恩人。朕在北京等着你,为你庆功,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给天下人看看!”

这里的“给天下人看看”,并非雍正皇帝着意宣扬年羹尧的西北功绩,而是要给三类人“看看”:

1、自身党羽势力

雍正皇帝继位之初,虽然统治根基未稳,但其身边毕竟围绕着诸如皇十三子胤祥、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李卫、田文镜等绝对忠于雍正皇权的自身党羽势力,这些人分别于朝堂、地方政府的关键位置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雍正皇帝身边并未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势力之前,这些人被雍正皇帝深为倚重的自身党羽势力,必须用重用、重赏才能保证其忠心的持续性、专一性。

所以,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重赏,对“君臣知遇榜样”的树立,首先就是对自身党羽势力的安抚和拉拢。

2、反对势力

对于皇八子胤禩等前朝夺嫡政敌这类反对势力而言,雍正皇帝的用人失误、决策失误乃至大政方针的失误,都是其可能被攻击的方面。西北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几乎掏空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为此雍正皇帝承受了太多来自反对势力的舆论压力。

年羹尧在西北战场上的阶段性胜利,在证明了雍正皇帝用人英明、决策正确的同时,还正面积极的回应了质疑声音,这对于雍正皇权的权威维护,至关重要。

所以,雍正皇帝必然以非常规的重赏来狠狠打脸反对势力,消除质疑声音。

3、中立势力

除了两个极端的政治势力以外,真正值得雍正皇帝上心并拉拢、培植的政治势力来源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中立势力。

重赏有功之臣,就能让中立势力们看到忠于雍正皇权的巨大回报、皇恩浩荡,自然也能最大程度实现政治站位的改变。

不可否认,就年羹尧取得西北战功为雍正皇帝带来的正面影响而言,雍正皇帝对其加官进爵、特旨厚赏乃系出自多方面理性考虑的必然结果,况且有如此猛将在外,对于雍正皇帝的皇权稳固性也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维护。

既然如此,在年羹尧奉旨回京,皇八子胤禩明显带有陷害嫌疑之“百官跪迎”的举动,雍正皇帝为何无动于衷,甚至始终面带微笑予以默认呢?

或者,皇八子胤禩的“百官跪迎”,到底出自哪里?对于如此明显的僭越、逾制命令,皇八子胤禩为何敢于堂而皇之地发出?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个“百官跪迎”,到底是皇八子胤禩的自作主张,还是雍正皇帝的事前安排?

年羹尧返京以后,耿直的孙嘉诚立即对其开始了弹劾:

“这两年,年羹尧部署军力,围困叛军,挥金如土、草菅人命。光是死在他手下的朝廷命官,就有数十人之多;甚至连一省的巡抚,也是说罢就罢,跋扈残忍,令人发指。当时,臣等并没有参他,皆因战事紧张,以大局为念,只想他大战之后能有所收敛。不料此人本性难移、变本加厉,前日进京百官跪迎,他居然高坐马上,视而未见。”

注意,对于“百官跪迎”,孙嘉诚并没有提出异议,真正让他弹劾年羹尧的原因在于其“视而未见”!一个耿直严谨的御史,为何能够允许“百官跪迎”这一明显的僭越、逾制之举,却单独将“视而未见”拿出来说明年羹尧的跋扈?

这说明,这道命令并非皇八子胤禩私自发出,而是雍正皇帝事前早有的安排!也只有雍正皇帝的命令,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才会有意回避这一敏感话题!

关键的问题在于,雍正皇帝为何要安排皇八子胤禩发出这样一道命令?

首先,这是给年羹尧的特殊恩赐

在雍正皇帝的谕旨中,明明白白的写着“朕等北京等着你,为你庆功”,在朝臣面前更是许下了“重重封赏年羹尧”的诺言,甚至将年羹尧说成了“朕的恩人,大清的恩人”。如此种种,雍正皇帝势必会给予年羹尧一个破天荒的厚恩重赏!加官进爵,乃系惯有办法,不足以表现雍正皇帝对年羹尧西北大功的奖赏。

“百官跪迎”,既能对应年羹尧“大清恩人”的钦定身份,又能实现雍正皇帝对其许下的重赏诺言,乃系必然结果。

然后,这是给皇八子胤禩的难堪

选用年羹尧,而非皇十四子胤禵出任大将军,让原本就对雍正皇帝有着诸多不满的皇八子胤禩等人,更生嫌隙乃至中伤可能。西北战场的旷日持久,让国家财政陷入严重困局乃至必须查抄官员才勉强供得上西北军饷。正如孙嘉诚所言,“现在的国库,乃系前所未有的空虚”,让皇八子胤禩等人对年羹尧出任大将军一事,给予了诸多诟病甚至负面言乱的大面积散布。

也就是说,如果年羹尧无法在西北战场上取得胜利,雍正皇帝会因为决策失误、大将军人选选择失误而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甚至会被威胁皇权稳定乃至皇位的去与留。

年羹尧于西北战场上的胜利,让雍正皇帝找到了一个出气的机会,更找到了一个压制皇八子胤禩等人的机会,于是一个专门用以打脸皇八子胤禩的“百官跪迎”,就被安排给了皇八子胤禩。

如果,雍正皇帝就只是想重赏年羹尧,给予其不同凡响的特殊待遇,发出“百官跪迎”命令最合适的人选,绝非皇八子胤禩,而是年羹尧的半个主子——皇十三子胤祥。之所以选择胤禩,绝对是对其的难堪。

最后,这是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磨好的一把利刃

“百官跪迎”是让年羹尧倍感骄傲,嚣张到不行,可如此厚恩之下,年羹尧立马得到了以孙嘉诚为代表的御史言官弹劾。

如此负面效果,雍正皇帝是没想到还是刻意为之?

年羹尧在西北战场上的种种跋扈残忍乃至僭越逾制之举,孙嘉诚一个御史言官都清清楚楚,雍正皇帝会不清楚?

雍正皇帝对其不法之举,选择了容忍却只对其西北战功予以大张旗鼓的表彰,绝非对其罪行不在乎,更不是决定长期对其罪行容忍下去,要不然也不会有其大声呵斥年贵妃“卸甲”的情节演绎。

如果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加官进爵、封赏恩赐都是前有旧例,有依有据,既能彰显皇恩浩荡,又能让御史言官无话可说,雍正皇帝又该如何为以后惩治年羹尧打好提前量,做好舆论基础?

所以,雍正皇帝必须对其恩赐一项绝对有违成例乃至僭越逾制的特殊恩赐,目的只有一个,让御史言官们找到把柄,找到话头,找到弹劾之由。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就能让年羹尧成为众矢之的,成为雍正皇帝想要将其除掉就能“顺应民心、顺应天意”的立即除掉而丝毫不用担心背负“诛杀功臣”的罪名。

也就是说,“百官跪迎”看似皇恩浩东,实则是雍正皇帝为年羹尧磨好的一把利刃,只等时机一到,手起刀落!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奥... 奥斯曼帝国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帝国之一,作为欧洲中世纪时天主教联盟的主要敌人,整个西欧联合起来,仍然不...
原创 毛...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党和国家的一代领导人核心,身边自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警卫人员。毛主席经常对这些警卫人员...
原创 他... 1682年,康熙下令凌迟谋逆造反的姐夫耿精忠及其心腹王世瑜、徐文耀等人,耿是大清三藩王之一,最终落得...
原创 改... 关于李斯,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夸他的人说他是书同文、车同轨,造六合之不世功臣;是篆刻传国玉玺的书法大家...
原创 “...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留在大陆的公馆,今昔对比,无奈唏嘘 “公馆”这个词,《辞海》上是这样解释的:“公...
原创 隋... 大隋王朝虽然两世而亡,但是正是因为大隋王朝所建立的基业,才使得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快速的实现贞观之治,或...
听雷——非洲的荣耀(三) 众人连忙过来搀扶我,我哆嗦着指着自己的小腿位置“这里……” 卡松达手快,一下扯开我的裤腿,一只火机大...
原创 如...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突然爆发。身为当时我国二号人物的林彪,与其子林立果、夫人叶...
原创 除... 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是我党早期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而且还是以毛主席为核心发动的,在历史上有着极...
原创 许... 1964年一场军事训练的研究会议,各地的领导干部到京开会,可偏偏在许世友这里发生了一点意外。向来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