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修建运河的历史,但为什么杨广修的大运河总是被批评呢?有人认为他的修建给国家带来的破坏性最大。 首先,我们来看隋炀帝修大运河的事情。实际上,杨广并没有完全凭空修建一条全新的运河。大部分的运河线路,像邗沟等,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隋炀帝做的主要是将几条原本就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更为完整的水路。如果要评隋炀帝的功劳,应该要分清楚他与前人所做的贡献,不能把所有功劳都算到他头上。
其次,运河的修建并不是单靠皇帝的命令就能完成的,实际上,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隋炀帝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和调度资源,但他的调度方式也非常糟糕。在修运河中段时,工人们的死亡率高达40%到50%,尸体随处可见。当修运河北段时,工人数量不足,隋炀帝甚至开始强迫妇女参与劳动,这种做法也加剧了死亡人数。 第三,运河建成后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后代不断的维护和修复。隋炀帝所修的大运河北段,到了唐朝初期就已经开始淤塞。唐太宗在贞观年间曾打算用运河运输粮草,但由于运河堵塞,船只无法通行。其他运河段也时常出问题,唐朝时期必须组织大量的民工进行疏通与修缮。所以,如果要给隋炀帝评功劳,也应该把后人修复运河的功劳分开来说,而不是只看他一个人的成绩。 实际上,许多朝代也都修建了运河,但与隋炀帝不同的是,其他朝代修建运河通常有合理的工期,且死伤较少。而杨广则是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工程,造成了大量的死亡。虽然每个朝代都有修建运河,但到了杨广这里,修运河似乎被视为一项伟大的功绩,这让人很难理解。 另外,隋朝的土地政策也让人质疑。杨坚和杨广这些高层人物显然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了解。比如,隋朝当时的土地分配制度规定男性每人100亩田,女性分30亩。这听起来似乎是很丰厚的待遇,但实际上很多人根本得不到那么多土地,税收也因此加重。隋朝的土地制度与现实不符,再加上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民生困苦,导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如果没有南北朝那样的长期乱局,隋朝也许早就被推翻了。实际上,隋朝由于过度的税负和繁重的工程,人民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强,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即便如此,杨广和杨坚似乎依然没有真正关注百姓的生死,只关心如何收税。 隋朝的灭亡,也可以看作是由于过度修建大型工程所致。隋朝的许多项目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在当时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隋文帝修建的兴洛仓,到了唐代贞观年间仍有大量粮食未用完,足以证明百姓负担之重。 总的来说,隋炀帝的许多工程本身可能功在千古,但当时却让百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记住历史的教训,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