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会战中,薛岳成功消灭了10万多名纯种日军,这一战令他声名显赫,展现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而许世友则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他是一位威名远扬的虎将。如果这两位英雄相遇,谁将最终获胜呢?
没想到,这样的对决真的发生了。不过,这并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而是在红军时期的1935年秋。当时,许世友担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四方面军因张国焘的错误路线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之中。四川军阀刘湘全力阻击红军,20万川军将四方面军压迫到了川中盆地。为了应对这场危局,蒋介石派遣薛岳担任指挥,指挥中央军的7个师从成都方向进攻。面对薛岳的强大压力,四方面军决定派出虎将许世友来应对。 当时,四方面军正在荥经地区撤退,薛岳紧追不舍。为了保护主力部队的转移,总政委陈昌浩命令许世友坚守峡谷口。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许世友的守卫计划是用5个团的兵力来保卫这个战略要地。 然而,即便是5个团的兵力,许世友也不确定能否守住峡谷口。让人没想到的是,陈昌浩却并不同意许世友的要求。当许世友提出要增兵时,陈昌浩却坚持让他只带一个团来守护峡谷口。陈昌浩的理由是薛岳作战风格稳健,不会让7个师一起猛攻峡谷口。许世友虽然想要更多兵力,却没能如愿,还受到了陈昌浩的训斥。尽管如此,许世友依旧不气馁,决定带上他手下的王牌红35团,团长李德安,政委胡奇才,勇敢迎接挑战。但最终事实证明,许世友的判断是正确的。薛岳的指挥果然高明,在战斗的第一天,他便调动了9个团的兵力进行猛烈进攻。红35团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加之当时红35团的武器装备不足,仅有一门迫击炮和三发炮弹,局势变得更加严峻。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红35团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最终峡谷口失守,四方面军也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尽管这次战败的原因多种多样,许世友晚年在自传中提到:这是我最大的耻辱。如果我以胜败是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那将是最大的错误。可见,许世友对于这场战斗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始终未曾放下这段记忆。 而当时负责指挥整场战役的陈昌浩,则在战后以身体原因被送往苏联休养,直到1951年才返回中国。此后,陈昌浩一直为自己当年的失误向红四军的老部下们表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