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风云岁月中,江西省兴国县无疑是那片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作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兴国早在革命初期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先进思想的鼓舞和号召下,全县有八万多人投身革命战争,其中超过五万名英勇的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在长征途中,许多将士为信仰献身,鲜血洒满了这片土地,令人动容。在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兴国培养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因此它被誉为将军县。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将领,正是从这片红色沃土中走出来的开国中将——邱会作。
邱会作出生于1914年的江西兴国。年仅15岁时,他便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红军,迈出了自己革命生涯的第一步。尽管年纪轻轻,邱会作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才华。在童年时,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这使得他在红军中脱颖而出。很快,他被组织任命为红军总供给部的机要统计员,展现出色的工作能力后,邱会作相继晋升为军委第四局三科科长以及军委供给部副部长,在军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会作调入新四军,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在新四军,他先后担任了第四师供给部政委、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务。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渐推进,邱会作的足迹遍布东北战场。他担任八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在辽沈、平津、衡宝等重要战役中表现出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新中国成立后,邱会作在十五兵团担任副政委与政治部主任,最终晋升为副兵团级将领。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并在总后勤部担任部长,为新中国的后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成绩卓著。 作为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他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始终亲力亲为。凭借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细的管理,总后勤部在各项事务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周公更是赞誉他为最优秀的后勤部部长。然而,邱会作的晚年并不平顺。1971年9月,他因为工作中的失误被撤销了所有职务,并被要求反思自己的问题,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 尽管如此,邱会作依然在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81年,经过审判,邱会作被判处16年有期徒刑。但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且健康状况不佳,组织决定批准他保外就医,并将他安置在陕西西安。在组织的关照下,邱会作的生活相对安稳,过得衣食无忧,平静而充实。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他对故乡的思念始终萦绕心头。老将军渴望回到生他养他的兴国,看一看那片熟悉的土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兴国县修建了将军广场,并为邱会作雕塑了一尊丰碑。听闻此消息后,邱会作心中激动不已,决定回到家乡,亲自向故乡人民表达感激之情。于是,他写信给地方政府请求回乡,并希望能入住招待所。地方政府的回复信中表示,不仅他可以回乡,还将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这让邱会作倍感欣慰。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出发的前一刻,邱会作不慎摔伤了腿,并迅速被送往北京治疗。随着伤势未能恢复,他的归乡计划被迫搁浅。2002年8月3日,邱会作在北京悄然离世,享年88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最终回归故乡兴国,也算是弥补了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和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