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苏梓晴 文/视频 受访者供图
在河南新乡辉县冀屯镇的西北流村,93岁的李清贤等了将近80年,终于等来了哥哥的消息。
1946年,他的哥哥,二十二岁的李清富,肩负着家人的嘱托,毅然穿上军装,走向远方,从此音信全无,未曾留下子嗣,也再未归来。寻找哥哥,便成了李清贤的执念。
“大伯走后,父亲让我和弟弟也去参军,”李清贤的儿子回忆,“他说,往远方去,把你大伯找回来。”
直至2025年11月,那个牺牲在淮海战役中的青年,终于被找到了。
寻哥八十载
1922年,李清富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冀屯镇西北流村。十年后,弟弟李清贤出生。1942年,河南遭遇罕见大饥荒。在这个艰难时刻,家中仅有的粮食总是留给最小的李清贤。
为求活路,父亲带着兄妹三人前往山西。途中,他们目睹了饥寒交迫的流民,遭遇了肆意劫持的盗匪。在混乱中,解放军为百姓送来粮草,医治疾病,扫除匪患,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
深受触动的父亲,1946年将长子李清富送到解放军队伍中。
自此,这个年轻的河南子弟身着戎装,远赴沙场,杳无音讯,也未留下一儿半女。
据李清贤的儿子李秀河回忆,父亲一生都在寻找哥哥的下落。1957年,辉县市一位同志专程来到西北流村,打听一位李姓士兵的家人,想要告知其牺牲的消息。可惜的是,被问询的村民并不了解李清富的故事,只是告知“找错地方了”。这个失误,让李清富的安葬之地成了谜团。
“自我们出生后,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就劝我们兄弟几个去当兵。”李秀河说,“他总是嘱咐我们:‘你们往远了走走,一定要把大伯带回家。’后来,弟弟李秀顺真的去参了军。”
千里赴皖祭英烈
2025年11月7日,在安徽省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的委托下,“宝贝回家”志愿者、河南安阳的“半杯清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烈士李清富的寻亲信息。经过多方联络,终于联系到了李秀顺,并确认李清富生前所属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在淮海战役中为坚守阵地英勇牺牲。
据了解,双堆集歼灭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23天浴血奋战,中野在华野配合下全歼国民党王牌十二兵团,为战役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消息传来,93岁的李清贤默默流下眼泪,整夜未眠。近八十年的等待,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音。
11月13日,李秀河组织家人凌晨出发,连夜驱车赶往安徽省淮北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因年事已高,李清贤未能同行,他特意写下自己的名字,委托孩子们将这张纸带到哥哥墓前。
家人还带去了家乡的泥土、井水和家乡产的百泉春寿酒,洒在烈士墓旁,让远方的英魂得以魂归故里。
“半杯清茶”告诉记者,这座烈士陵园安葬着上千位烈士,每一位烈士的“归家”,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夙愿,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我们带回了陵园的一抔土,计划在家乡为大伯立一座纪念碑。”李秀河说,“他们的牺牲为后代换来了太平盛世。我为我的家人感到骄傲,也会把这个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顶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