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我军的战略重点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防御转向了反攻。周公指示上海的地下组织要留下部分人员,而潘汉年带领华克之等核心成员前往香港,成立了华南情报局,负责收集战时情报。 华克之的行踪在香港非常隐秘,只有少数人知道他的具体位置。有一天晚上,天空下着细雨,潘汉年敲开了华克之的门,开门后直接说:我有重要的事情找你。华克之笑着回应道:当然,潘兄,你什么时候不是有事找我?说吧,是什么任务? 潘汉年严肃地说道:你也知道当前的战局,战场已经从解放区转移到了国统区。接下来,组织上需要一批详细的国统区军用地图。这些地图不仅是为了指挥作战,更有助于我们对国统区的深入了解。解放区是没有这类地图的。你知道,日军侵华时曾制作过一批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日军投降后,这些地图交给了蒋军。
华克之听后立刻明白了潘汉年的意思,问道:就是说,我们要在蒋军内部找到这些地图的线索,对吧? 潘汉年点头,继续说道:这个任务非常重要。上级明确指示华南分局一定要找到这些日军的军事地图。今天分局开会时,大家一致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沉着冷静,又在蒋军内部有一些社会关系,一直在与他们打交道,完成了不少危险的任务。所以,任务交给你了。 华克之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行,我一定尽力完成任务。那么,具体这批地图是交给了哪个部门? 蒋军国防部。潘汉年回答。 华克之皱了皱眉,思考了片刻,随后说道:我认识蒋军荣军教养院的一位负责人,可以请他帮忙。 几天后,华克之飞抵上海,随后前往复兴饭店与荣军教养院的院长陈光彬见面。刚一走进饭店,华克之便听到一个穿军装的青年军官喊道:华大哥,华大哥!他转身看去,迎上去和对方握手。华克之笑着说:老弟,已经是少将了,前途无量啊! 陈光彬笑着回应:大哥过奖了,现在的局势,哪里还有什么前途。 华克之说道: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环境,为什么不考虑换个地方?现在的蒋军情况你也清楚,不必再在这条死路上走。 陈光彬沉默片刻后,说道:大哥说的对。我也早有此想,蒋军的腐化越来越严重,留在这里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我也希望能够追求更有意义的理想和进步。 华克之看准时机,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走一条光明的道路。其实,我这次来是为了寻找一批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据说这些地图是日军制作的,已经交给了国防部。希望你能帮忙,找关系把这些地图取回来。 陈光彬毫不犹豫地答应:行,我会回南京调查,弄清楚情况后尽快回复你。 几天后,陈光彬再次与华克之见面。他告诉华克之:这批军事地图确实在国防部。他们专门设立了一个保管科,所有地图必须经过多重审批,最后还需要国防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的签字。 华克之听后皱了皱眉,担心地说道:郑介民这个人,和戴笠一样不好对付。 陈光彬微笑着说:别担心,我有办法。他信心满满地接着说道:你猜我遇到了谁?国防部管地图的科长,正是我当年在南京军校的学生。 华克之一听,顿时高兴地拍了拍陈光彬的肩膀:你早说啊,真是太好了! 随后,陈光彬去南京联系他的学生,很快就拿到了大捆的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事地图,并把这些地图带回上海交给了华克之。华克之打开地图,看到上面清晰标注的城乡、山谷、土丘的具体距离和细节,用日语写得精准无误。 接下来,华克之又面临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将这些地图送出去。那时,蒋军的防范十分严密,海关和邮局对所有运输物品都要进行严格检查,除非有特殊通道,否则根本无法顺利运送。而这些地图必须通过香港再转运到解放区。 华克之思考了一番,决定找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幸运的是,他此行住在朋友季常家里,而季常的家族与外国有许多联系,活动能力较强。华克之觉得季常做事稳妥,便决定将这一情况告诉他。 华克之请季常到自己的房间,指着一捆地图说道:这是我从国防部搞到的中国军事地图,现在需要将它们送到香港。但目前外面风声紧,无论通过哪个关口,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顺利将它们送出去吗? 季常沉思片刻后说:我有个办法。国际法规定,驻外使馆的邮件可以由大使签字直接邮寄,不受东道国的检查。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方法。 华克之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不过有个问题,若是邮袋到了香港,领事馆的人员拆开检查怎么办?季常笑了笑:这个问题不大,驻港领事鲁君是我的朋友,只要在邮袋上写上我的名字,他一定不会拆开。 华克之松了口气:那我们如何让大使愿意寄出这些邮袋? 两人都明白,这并非易事。季常想了想,建议道:大使热衷文学艺术,又对国际贸易非常感兴趣。 华克之恍然大悟:明白了,看来我们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